•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7版:区域邯郸

一手抓入河排污口整治 一手抓水生态系统整治

邱县确保河渠环境持续向好

本报讯(通讯员吕智强)2023年,邱县围绕保好水、治差水、净河水的目标,坚持一手抓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一手抓水生态系统整治,扩大水体自净能力,坚决守住水环境质量底线,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治水成绩单,在邯郸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优秀档次。

建立三级组织体系。邱县实行双总河长,分别由县委书记、县长兼任,13名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别兼任全县14条河渠县级河长;7个乡镇设立了乡级总河长14人、乡级河长27人、村级河长138人,形成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按照属地管理逐条逐段落实,建立了“县管线、乡管段、村管点”的工作机制。同时,将14条河渠“一河一策”编制方案,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组织开展乡村级河长履职能力专题培训,优选课程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拓展培训成果,提升履职能力。

对于不能严格履行河长职责的,坚持“不负责就问责”的原则,利用微信矩阵,对乡村级河长使用手机“河长云”APP巡河情况进行周督导、月通报。2023年,县、乡、村三级河长使用“河长云”APP开展有效巡河1.5万余人次,确保了河渠环境持续向好。

大力实施全域治水。邱县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对县域河渠沿线先后开展了4次徒步巡河行动,晴天查管网藏污纳垢,雨天查借雨排污,共对县域14条河渠的入河工业排污口、入河雨水口、入河生活污水口“入河三口”全域化、常态化开展精细排查,徒步巡河500多公里,对发现生活排污、市政串流、企业偷排等问题,下发问题交办卡33件、提示卡5件,做到巡查出的问题紧盯到位、交办到位、落实到位,将全县违法入河排污口“一网打尽”,确保各类水环境污染问题动态“清零”,切实做好水岸清洁工作。

对5家合法入河排污口设置了入河排污口标志牌,4家入河排污口建设了竖井或明渠,确保各个排污口都能实现溯源管理,坚决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县级、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精心打造精品河湖。为实现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水生态环境目标,邱县组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部门,对老沙河沿岸29家违法养殖场进行了拆除,腾空平整场地5.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物53处,清理整治河道400余公里,投入整治资金150余万元,使影响河渠健康生命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河渠四乱”得到彻底整治。同时,本着边修渠、边通水、边修路、边绿化的原则,迅速打响了一场农田生态水网、林网、路网“三网”同建的人民战争,打通河渠“最后一公里”,引水入田、入坑塘。

全县新挖河渠90条,全长226公里,连接坑塘94处;新修河沿路118公里,植树38万株,构建了“水网+路网+林网”配套的水生态体系,通过“节、引、调、补、蓄、管”并举,实现地表水全覆盖,形成水林相依、林路一体、彰显水韵。此举使邱县地表水总蓄水量达1800万方,覆盖灌溉面积由99个村15万亩,增加到全县217个村45万亩,灌溉成本由每亩60元下降到10元,年节省灌溉费用4500万元。为加快合义渠生态修复,邱县总投资1500万元,争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00万元,实施河道清淤、垃圾清除、生态护岸等工程,渠内水质净化能力明显增强,保障了城角村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

2024-01-16 一手抓入河排污口整治 一手抓水生态系统整治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1129.html 1 邱县确保河渠环境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