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6版:区域秦皇岛

秦皇岛打造“近悦远来”营商名片

2023年,20余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前列,30类问题解决并建立制度机制

本报讯(记者张宝林 通讯员刘春原)2023年以来,秦皇岛市锚定“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探索,首创“审批+”普惠金融服务站、园区项目“六即改革”等20余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收集和解决经营主体各类问题3119个、办理率为100%,涉及2000余家经营主体30类共性问题被采纳并转化上升为30项制度机制,全力打造秦皇岛“近悦远来”营商环境新名片。

四减一优两提升

优化政务环境

秦皇岛市推进政务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限,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服务质效和满意度。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提升工程,证明事项网上办理成为省法治政府创建单项示范项目。全省首创《直播12345》广播节目,快速解决群众、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推动《直播12345》成为社会减压阀、政务工作推进器。2023年8月份以来,热线30秒内接通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努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极限压缩通关时间,创新推出“秦政联心”交互式政务融媒体、“安航卫士”旅游船艇安全共治服务平台,探索进口船运散装粮食智能查验技术研究和智能装置研发,推动传统进口粮食检验检疫模式向即检、即报、即卸的智能化检疫模式转型,推动港口周转提速,三项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做法分别被河北海事局和石家庄海关在省内明文推广。在“秦唐沧港口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半年和年度评估中均位列全省第一。

便捷多样服务

拓展经营主体

秦皇岛市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40条”措施》等一系列举措,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打造“老唐帮办税”服务团队,开设“云端课堂”,超过4.5万人在线关注,影响力拓展至省外。推动实施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保障各类主体平等参与招投标的合法权益,2023年,全市发布“双盲”公告387条,实施“双盲”评审项目317宗,秦皇岛市“双盲”改革工作居全省前列。面对全市经营主体,该市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类商会、协会对口联系,做到企企有渠道,事事可通达,件件有回应。2023年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51208户,同比增长40.87%。

行政执法温度提升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秦皇岛市开展“行政执法温度提升”行动,建立经营主体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公布293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有效落实“轻微不罚、首违免罚”规定。秦皇岛市法院建立以五大协同机制为配套的“1+5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协作模式”,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秦皇岛市检察机关注重系统治理,提升办案质效,不断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秦皇岛市公安局持续深化“破小案、保民生”专项会战,始终保持对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取得显著成效。秦皇岛市司法局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和群众所难、所思、所盼,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弱项、堵点和难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抓重点攻难点

全力保障要素环境

秦皇岛在全省率先建立项目用地保障协调机制,对重大基础设施和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即来即办、快审快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国首创“审批+”普惠金融服务站,自设立以来,普惠金融服务站已累计接待咨询客户967户,为447户提供信贷需求转办业务,已成功授信321户2.98亿元,授信成功率高达71.81%。截至2023年11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969.73亿元,同比增长19.12%。全市研发经费增幅全省第一,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赋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整治政务失信

建立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

秦皇岛市开展政务失信整治专项行动,完成4起政府失信历史问题的集中整治,履行款项203.7775万元。对有关部门和县区的拖欠账款点对点督办,完成4笔共164.026万元拖欠清偿任务,及时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务失信行为。秦皇岛市信用平台被评为全省唯一“全国市级特色平台网站”。构建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服务链,创新合同履约“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秦皇岛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近12个月排名全国第10、全省首位,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秦皇岛新的国字号名片。

完善产业链配套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秦皇岛市以“十大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小程序、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企业诉求受理专席等多渠道收集和解决经营主体各类问题3119个(办理率为100%),涉及2000余家经营主体30类共性问题被采纳并转化上升为30项制度机制。实施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的安商工程,同时联合市营商办开展筑堤护企强监督行动,着力整治末端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筑牢为企服务之堤。2023年1—11月,全市共有5000万元以上新增重点洽谈、签约、落地、投产项目986个,拟投资总额5268.95亿元。

2024-01-15 2023年,20余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前列,30类问题解决并建立制度机制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1052.html 1 秦皇岛打造“近悦远来”营商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