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孟维仑 通讯员柳宁)2023年12月寒意颇浓,武安市阳邑镇的尖山香菇棚里一排排菌棒错落有致,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工作人员在大棚内手脚麻利地给菌棒注水、调控干湿温度,看着这些“宝贝疙瘩”,露出会心笑容:“我们家常年以种地为主,以往入冬后就‘猫冬’了,现在村里有了食用菌基地,哪怕外面下着雪,也能在屋里干活,虽然忙,但是日子很充实,生活有盼头。”
近年来,尖山村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立志拔穷根、富百姓,通过多方实地调研、研究讨论,最终决定发展具有“短、平、快”特点的香菇种植。2022年12月,在阳邑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业内各界人士的帮助下,投资15万元建成第一个占地900多平方米的香菇养殖大棚。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养殖技术、邀请专家指导和技术人员日夜培育,第一批香菇一经“出炉”便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好评,和超市签订了供货合同,年收入增加12万元。2023年又投资60万元,新建4座香菇大棚,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群众鼓了钱袋子、富了好日子,日子越过越称心。
高质量党建引领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去年以来,阳邑镇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力争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打破传统观念,不断解放思想,成立乡村振兴专班,镇党委书记带队先后赴西安、唐山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并邀请陕西农林科技大学10人组成的专家团,到阳邑实地调研,为阳邑农业发展“把脉问诊”。阳邑镇党委出台了鼓励农村党组织壮大集体经济的奖励政策,调动农村党组织书记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武安市阳邑镇农业产业多点开花,发展势头强劲。先后形成了年出栏量30万头的生猪养殖、3000头规模肉牛养殖、50万只规模的蛋鸡养殖、2000头本地黑山羊的特色养殖等。全镇优质核桃种植2万余亩,连翘等中药材种植5300余亩,种粮大户规模种植小米500余亩,并注册了“阳邑粟”商标。今年开展清产核资,收回集体山场1.5万亩,为发展光伏清洁能源打下了基础。
下一步,武安市阳邑镇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活力,铺展开一幅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