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小华)近年来,武强县财政局始终坚持突出民生保障工作,在社会保障、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举措,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民生底线,全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让百姓更暖心
武强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根本,在全面落实养老、医疗等重点民生政策和资金保障上持续用力,密切关注困难群众、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精准发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2023年以来,武强县财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7311万元,其中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就业管理、就业见习补贴等资金9455万元。用于困难群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孤儿生活费补助、农村低保等资金2969万元。用于优抚对象补助、医疗、退役安置、企业军转干解困资金、优抚事业单位补助等资金2163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就业和扶贫等资金27万元。用于基本公卫、计划生育服务、老龄卫生健康、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资金2689万元。以每人投保250元,为该县建档立卡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5443人投保贫困人员健康扶贫险,截至目前,报销金额达到100多万元,通过健康扶贫险的理赔大大降低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兜实教育资金投入保障
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武强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抓创新求突破,添举措强执行,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高水平现代化发展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武强县教育支出23658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9万元,增幅0.08%,实现教育支出“只增不减”。
积极推动农业发展
财政投入助力农民丰收
武强县财政部门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23年支持农业科技投入1132万元,用于打造蔬菜加工园区、提升蔬菜加工能力180万元,大豆玉米复合种植352万元、秸秆综合利用600万元。
武强县财政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资金监管,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农业发展的刀刃上,为农业丰收提供有力支持,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发挥资金集聚效应
2023年,武强县通过积极申报,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乡村振兴资金统筹示范创建县,争取省级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后可进一步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武强县财政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发挥资金集聚作用,落实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精神,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财力重点保障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截至目前,武强县涌现出市级文明村19个、省级文明村2个、全国文明村3个。武强被确定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强化“文旅+”资金保障
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武强县以申报第一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在丰富完善周窝音乐小镇、武强年画博物馆等重点景区旅游服务业态的同时,把全域旅游创建和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重点推进“1+5”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以蒙牛小镇、前西代非遗工坊、林东村烈士陵园等重点文旅项目为载体,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激发优化乡土文化活力,建设新型文化空间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音乐小镇、多彩田园”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近年来,武强县在打造县域文化旅游产业上持续发力,并以此为抓手,密切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探索推进文旅+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文旅+”资金保障,不断改善文化旅游环境,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提升,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