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2版:时政经济

协同“入法” 创新“加码”

不用架设接触网,一次充氢便可跑上百公里……你坐过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列车吗?这种车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绿色、零碳、低噪音,摆脱了传统轨道列车依靠接触网受电的局限,可以在不具备电气化改造条件的青山绿水间穿行,未来将广泛应用在机场、城郊通勤、景区旅游等各类场景。

这么厉害的车,就是在保定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出生”的。它的设计方案出自北京的研究院,由河北京车负责生产制造,下线后再运往北京投用。既发挥出了首都的创新优势,又拉动了保定当地的就业和经济,提升了河北高端装备制造水平。

携手共赢背后,是北京和河北的双向奔赴。河北京车2018年由京冀两地携手共建,得到了保定市政策、税收、人才等诸多惠企政策的大力支持,100天洽谈签约、60天办清证照、90天依法征地、400天开工达产,短短几年便实现了建成投产、项目试制、全面量产的“三级跳”,累计生产下线16种车型、近600辆车,涉及北京地铁冬奥支线、12号线等,被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项目”。

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这是三地首次为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立法,提出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等20条举措。尤其是在北京与河北合作方面,明确要将北京科技创新优势与河北环京地缘优势相结合,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格局,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法治力量的推动下,“北京设计+河北制造”的故事将更加频繁上演,带动咱河北经济焕发出蓬勃生机。

(记者 彭文君)

2023-12-1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9598.html 1 协同“入法” 创新“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