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魏亚慧)日前,记者从邢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邢台市为重点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援助2800人次以上,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全市共接待群众来访来电咨询2万余人次,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528件,为重点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506人次,完成率居全省前列。
据介绍,“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是2023年度省、市政府20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为持续推动法律援助降槛扩面,邢台市司法局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开设“绿色通道”,推行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趟”,对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即时审查,对申请材料齐全的当日指派承办,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严重疾病患者实行预约式、上门式、一站式服务;法律援助窗口全部是临街一层无障碍设置、柜台式办公、“一站式”服务,配置自助终端机等智能设备,服务实现“白+黑”“5+2”,全天候不打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实行一个热线、两级管理、三级应用+多项业务, 打造“淘宝式+订单式”服务,每天咨询量50余人次,年提供咨询服务15000余人次。
加大援助力度,确保降槛扩面增量。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对困难群众应援尽援,针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农民工、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开设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承诺制改革,凡涉前述重点人群民生权益保护的事项,只要申请人作出经济困难书面承诺,法律援助机构就提供法律援助,案情简单的,随到随立案给予援助;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对符合通知辩护条件案件全部指派律师办理,市县两级审判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达到了100%。
加强质量监管,确保案件质量提升。坚持同行评估、案件评查双管齐下,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市、县分级开展法律援助质量评查,评查情况全市排名通报,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合格率达到96%;推行办案质量与办案补贴挂钩的差别补贴制度,对不合格案卷不予发放办案补贴,倒逼办案质量提升;对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及同行评估律师开展全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