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尹志强)日前,在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先进正在与同事进行风电叶片项目设计转化、产品特性识别和成型工艺编制。今年9月份,王先进及其风电叶片技术团队作为专家人才引进到枣强县恒润集团以来,已攻克大型产品真空导注设备、工装、成型等工艺难点11个,为95米及以上大型风电叶片早日投产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该县引进和培养产业专家人才的一个缩影。
打造聚才“强磁场”
近年来,枣强县作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强县,坚持创新引领、人才支撑,努力推动复合材料、裘皮服装服饰、智能装备制造三大县域特色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整合政府、企业、人才三方力量,组建了复合材料、大营毛皮、燃气设备、输送机械四大产业协会,聚集270余家企业3000余名研发技术人才,实现人才产业协同发展。
枣强县把培优做强承载平台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枣强经济开发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县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吸引专家人才提供了载体支撑。该县投资1.5亿元成立了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了9个创新研发中心和8个实验室,引进了9支创新研发团队,拥有博士21人、硕士10人、学士66人,成为面向复合材料产业提供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检测研发、人才引育的全要素综合服务平台,被列入全省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标杆。
搭建育才“主阵地”
日前,在枣强县举办的第四届“裘都杯”技能大赛上,全县近140家裘皮服饰企业的269名技术能手参赛,在切磋交流中选手得到了成长进步,在竞技比武中提升了裘皮服饰产业技术。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共建学科实践点……今年以来,该县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技能平台定向培育、实施特色人才项目等措施,为各类人才培育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该县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各类育才活动,加强“校企联姻”,华强科技、安信燃气等22家企业先后与河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通过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传经送宝”、深入开展人才交流研讨等活动,强化产业人才技能提升。同时,以实施“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团队建设”“烟气集成净化环保设备研发团队建设”等特色人才项目为抓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人才培育,先后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论坛等培训活动39期(场),培育各类技能人才2180人次。
构筑留才“生态圈”
枣强县在政策环境打造、社会环境营造、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先后出台了《落实衡水市产业人才政策十四条(试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十条意见》等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专家人才提供创业、落户、医保、金融等13项服务保障措施。
据悉,枣强县每年组织30余名县级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入百企、访千才、送服务”活动,与110家规上企业的180余名专家人才建立了沟通联络服务机制。联合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组建“企业服务专班”,开展“1对1”服务,累计为企业开展服务680余次。为各类符合条件的专家人才申请燕赵英才服务卡56张,并落实相关待遇,解决子女入学、职称申报、租房购房、档案转接、配偶就业等“关键小事”138件。建立健全县域英才库,对柔性引进的专家人才,一律打通管理服务绿色通道。在县融媒体平台开设人才宣传专栏,定期对引进的高端人才以及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大力宣传报道,构建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