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生气了,哄不好的那种!”
“古代说唱,是怎样的节奏?”
“我们是一支自带氛围感的乐队。”
这些网络上火出圈的“显眼包”,都是河北的文物。能这么轻松活泼地出现在大家面前,靠的就是数字赋能。
河北新闻联播报道,近日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活化利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彰显文物时代价值。
就拿河北博物院来说吧,近些年通过展陈多媒体设备、三维互动设备等,让游客戴上VR眼镜,零距离对话千年文物,沉浸式游览古中山国。不只是展览,数字化在河北的文物修复中也是“大显身手”。正定隆兴寺的文物工作者通过摄影测量建模、三维激光点进行全面详细的数据化采集,碑刻、壁画、佛像文物数据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相当于有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线上文物。一旦文物受到突发性灾害,文物的保护修缮就有了重要参考。那历史上已经破坏了的文物还有修复办法吗?承德市文物局就通过数字化手段让避暑山庄历史上损坏的古园林建筑上线“复活”、云端“再现”。
河北是文物大省,从研究人类起源的泥河湾遗址群,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赵州安济桥,到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有不可移动文物3万多处,可移动文物140多万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近年来,河北实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300多项,完成近千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信息采集。开发了“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平台”,文物保护维修、展示利用、安全监管,都有了详细的数据支撑。
相信随着文物数字化工作的推进,河北会有更多的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记者 胥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