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社会民生

年轻人悄然转向制造业:

就业新趋势折射产业新动向

□新华社记者 姜琳

年轻人向哪里走,一直以来都被看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招聘机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意愿持续提升。不少制造企业收到毕业生简历数量明显增加,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更是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年轻人为何从“逃离制造业”转为“投身制造业”?人才流动潮汐背后有哪些产业更迭与变化?

瞄准“高精尖”,制造业成为大学生就业新选择

猎聘大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2023届应届毕业生投递人数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赛道中,智能制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排名前三,同比分别增长303.12%、297.27%、235.25%。

从投递行业的占比变化看,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分别从2021届的28.92%、12.86%下降为2023届的19.39%、7.85%。而机械制造从2021届的4.47%上升为2023届的9.14%,在15个行业中上升趋势最明显。

“这几年我们也感受到大学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意愿在回升,在校招中收到的简历数量明显增加,2023届突破了1万份。”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孙丕武说,这一方面是毕业生顺应大环境变化,求职路径更加多元;另一方面显示出迈向中高端的“新制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提高。

产业“新风口”,打开就业新空间

部分年轻人“脱虚向实”,既有面对激烈就业竞争的转换和调整,更有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前景的认同和期待。

“毕业生日趋青睐和就业意愿增强的,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在这些行业和企业中,相对于传统制造业,他们想去的是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管理、运维相关岗位。”猎聘副总裁把冉表示。

去年毕业于合肥学院的李志强告诉记者,在入职合肥某车企的一年间,眼见自己所在部门从几十人迅速扩充至一百多人。就在不久前,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全球前十”的比亚迪,在全国招录了3.18万名2023届毕业生。

在另一个就业热门赛道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西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马福海介绍:“公司业绩持续较快增长,用人需求特别是工程师需求不断增加。2023届校园招聘超过9000人,占比较去年增长50%。”

催生就业新增长点的同时,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良好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也让不少年轻人“心动”。

在我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背景下,一些年轻人对制造业的印象也在改变。

格兰仕中山工业4.0基地内,机电工程师唐智正在负责一条由17个机器人设计安装的生产线。“我们团队中‘95后’占主力军,大家干劲都很高。”他说,“制造业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无趣,它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尽情发挥年轻人的创意和价值。”

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挖掘更多就业潜力

大学生的回流,无疑壮大了制造业人才队伍,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不过,不少企业反映,目前的人才供给仍不能满足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所需。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人才短缺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一些制造企业直言,现在来求职的大学生很多,但要从中招到想要的人才不容易。即便学的是相关专业,但知识结构和技术认知都与企业所需有差距,交叉复合型人才更是比较少。

按照《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为强化职业指引、提高人才供给,2022年修订后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新增“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13个新职业。

各地也在加强人才供需双方精准对接。2023年以来,已有安徽、云南、湖南、贵州等多省份发布了制造业、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有利于人才流动,也将推动释放就业潜力。

多家高校也紧随产业发展新方向、新技术、新趋势,尝试深度推动产教融合,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把技能、认知“前置”,促进人才供需更加匹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年轻人成长为市场真正所需人才,“制造业招工难”和“青年就业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

(据新华社电)

2023-11-14 年轻人悄然转向制造业: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7400.html 1 就业新趋势折射产业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