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6版:区域保定

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保定市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通讯员 安亚静

“没想到农民也能评职称,评上农民助理畜牧师,正好给村民做个示范,带领大家一起致富。”10月19日,顺平县蒲阳镇南街村党支部书记、顺丰肉牛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刘四顺感慨地说。

从做给村民看到带着村民干,刘四顺在养殖路上一路摸索,边学边养,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养过羊、养过驴、养过猪,最后走上养牛之路。“现在有1500多头牛,养牛就跟养孩子一样,是个精细活儿,小牛时期要多补充蛋白,把骨架长起来,长大后要添加补充有能量的草料,这样才能肉质好。”说起养牛,刘四顺打开了话匣子。

在刘四顺的带动下,周边不少农户加入养牛行列,他从不吝啬自己的技术,每次都倾囊相授,手把手指导。如今,村里20多家养牛户走上致富路。

刘四顺是保定市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的农民之一。截至目前,保定市共有489名这样的“土专家”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其中初级职称412人,中级职称72人。

2022年8月,保定市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将具有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等专业技能,且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职业农民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此项职称评审工作更看重技术硬不硬、带动多少人增收等情况,破除户籍、学历、论文等条件制约,对于有重要贡献或者急需紧缺的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可直接申报评审中级职称。”保定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与职称管理处处长田寒介绍。

“我能够直接评上中级农艺师,说明国家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重视,更有发展农业的底气了。”51岁的涿州市棠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姝懿兴奋地说。

该公司是一家种植精品盆栽果树为主的公司,主要种植苹果、山楂等果树。郭姝懿介绍,去年出售5000多棵,今年虽受洪涝灾害影响,但通过努力自救,截至目前已销售8000多棵。

盆栽果树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种植模式,将农产品和花艺技术结合起来,既可食用又能观赏,具有良好市场前景,深受消费者青睐,周边不少人过来考察学习技术。该公司计划将摸索出的盆栽种养技术经验,以视频、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制作成课件,将掌握的技术传授给更多人。

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需要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2023年8月,保定市进一步拓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范围,评审专业从最初的农艺、畜牧、工程三个专业,扩大到农艺、农经、畜牧、兽医四个专业,申报人由最初的最高只能申请中级职称,调整为可申报高级职称。

“选择大山里,选择乡村中,去努力,去奋斗!”李雪2014年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带着青春的梦想与满腔热血来到满城。她创立了龙翔·未来星海研学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研发了多种主题研学拓展项目,吸引了省内外各行人员前来体验,年旅客承载量高达10万人,长期合作客户达6000家。同时,以研学客流为基础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去年直接评上中级农艺师,更加激励我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我还要争取拿下高级职称。”李雪信心满满地说。

让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有干劲、发展有空间、事业有奔头。保定市获得职称的农民将获得一系列扶持、服务政策,对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在保定市创业之星、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等评选认定中予以倾斜;在人才选拔、政府表彰奖励、党员发展、村两委干部选举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打通了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也为乡村振兴拓宽了引才之路,随着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为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注入澎湃动能。

2023-11-07 ——保定市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7019.html 1 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