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隽 通讯员刘振国)近年来,广平县聚焦“有编不用、无编可用”难题,深化编制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实现“控制总量、动态调整、周转使用、高效供给”,有效缓解编制总量控制与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
建好“周转池”,整合编制资源,实现统筹管理。为了实现编制使用效益最大化,广平县研究制定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管理制度》,对全县编制资源进行梳理,通过整合、撤并、划转、收回闲置空编等形式,建立编制“周转池”,推进全县空编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使用。
该《制度》打破了“一核定终身”常规管理模式,将机关事业单位长期闲置的编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纳入编制“周转池”管理,按程序将周转编制“使用权”提供给超编、满编单位使用,用于保障重点领域、急需领域编制需求。
投放“靶向性”,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针对编制资源结构不优和存量不活问题,该县坚持站位全局、统筹优化、精准投放,把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到改革发展关键处。
通过编制周转,该县将空编单位83名编制“使用权”划拨给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卫生健康局等13家单位,有效解决因机构改革、领导干部调整等原因造成的行政超编问题。编制“周转池”建立以来,已有13名人员调任、调动到6家机关事业单位,有效解决机关单位人才短缺的问题。
2022年以来,广平县从县域外引进高学历教师医生9名,聘用专业招商引资人员6名,有效解决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问题。
运转“规范化”,实现编制资源精细管理。广平县树立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联动监管机制,确保编制“周转池”高效有序运转。
广平县建立“周转池”编制管理联动机制、“周转池”编制使用定期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作为收回或调整编制使用规模的依据,确保机构编制与人事管理、财政保障、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无缝衔接。
同时,广平县将“周转池”编制管理与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有机结合,根据周转编制使用台账全程动态跟踪,定期对周转编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自推行“周转池”制度建立以来,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3次,发现问题7件,责令整改7件,进一步强化了刚性约束,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效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