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三年发展量化指标。业内专家表示,《行动计划》的发布,有望推动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利于行业景气度提升,整个算力产业链或将迎来新的增量空间。
算力推动生产生活
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北京天安门向南100余公里的河北雄安新区,“城市大脑”高速运行、智能化场景梯次亮相,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托起云端上的“未来之城”。
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划分为综合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以及CIM平台四个板块,科技感扑面而来。
“数字城市发展离不开算力支撑。”中国雄安集团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袁晓东介绍,这里规划安装3600多台服务器机柜,将连接雄安新区每一个传感器,不仅分秒记录建设进程,更保障新区到2035年数字城市建设算力需求。
今年8月底,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运营。未来,这里将重点围绕空天信息、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高新细分领域,加速集聚创新要素。
今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23世界计算大会上,中国分享“计算万物,数智共进”的“新算法”,用神“计”妙“算”推动生产生活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成为健康管理师。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健康陪伴机器人“超能小康”备受关注。从自助体检、吃药提醒,到智能自诊、视频问诊、紧急求救,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在家用这款机器人就诊小毛病。便利的背后,是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技术在发挥作用——机器人从庞大的病症数据库里不断学习,训练自己成为“诊断高手”。
为银行提供清洁降耗、低碳环保、循环设计等节能方案;助力医保信息平台建设,使门诊结算平均耗时0.9秒、入院办理平均耗时0.3秒,比旧系统速度提升5至6倍……拓维信息携手旗下湘江鲲鹏基于鲲鹏和昇腾AI打造的“兆瀚”智能计算系列产品,以算力推动多个行业高质量发展。
自动避让行人或障碍物、虚线变道超车、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处置复杂突发路况……这些原本需要人小心驾驶完成的动作,如今的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就能自动完成。怎样让它变聪明?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车载设备将感知到的信号传入数据处理器,处理器经计算后再向汽车发布相应指令,从而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世界计算大会自2019年以来永久落户长沙。如今,位于长沙湘江新区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正在建设中。来到“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人们能够体验AI+停车,感受车辆无障碍通行的便捷;基于电梯、摄像头、电子屏、温湿度传感器等综合配置,还能享受“人到电梯到”的“优待”。
“通过将算力引入各种应用和服务中,可以大幅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算力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樊春说。
生活更便捷、设施更聪明、城市更智慧,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更强算法、更多数据、更新理念的加持。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有了路线图
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发展量化指标。
业内人士表示,算力不仅是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也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算力发展规划政策相继出台,算力综合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激发融合应用潜力,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供澎湃动能。
据了解,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EB。算力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设施,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对于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未来产业,以及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也要看到,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仍有提升空间。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璜认为,整体来看,算力发展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的挑战仍在持续,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应用、新需求的崛起,推动算力规模快速增长、计算技术多元创新、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对此,《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SRv6等创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40%。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行动计划》相关部署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将进一步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底座日益夯实,算力正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领域延伸拓展:通过模型计算,工业生产更加智能;挖掘数据价值,智能化种植不断推广;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和诊疗……
“算力赋能作用深入发挥,拉动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黄璜表示,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46%,数字经济增长14.2%,GDP增长8.4%。
值得关注的是,绿色低碳是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日前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我国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PUE)持续下降,行业内先进数据中心PUE已降低到1.1左右。
根据《行动计划》相关部署,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和算力碳效水平,引导市场应用绿色低碳算力,积极引入绿色能源,采用源网荷储等技术,同时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数智化发展,构建“算力+”绿色低碳生态体系,助力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整个算力产业链
或将迎来新的增量空间
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巨大,已达到万亿元级别。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在算力方面,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此前在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表示,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高算力芯片加速迭代升级,一批行业骨干企业茁壮成长;算力应用广泛深入到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助力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对于整个算力产业链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
平安证券分析师付强认为,《行动计划》的发布,将推动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国家重视程度明显提高,2025年的发展量化目标也进一步打开未来国内算力行业的成长空间。
“算力行业再迎政策催化,有望推动服务器整机及算力租赁行业实现超预期发展。”分析师李沐华分析,该政策作为算力行业的顶层规划,明确了算力的生产力属性,指出了算力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有利于推动算力行业增长提速。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智能算力占比、智能算力规模相较2023年分别提高36.36%、10%和59.09%,智能算力的快速增长将成为算力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有望带来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租赁为代表的新型业务需求。文件同时强调了应用牵引的重要性,有望通过标杆项目激发起重要领域更广泛的算力需求,推动行业超预期发展。
“《行动计划》就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行规划,从目标到举措都较为详细,覆盖了算力、存储、应用等各个环节,彰显了对于算力作为新兴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算力、存储到应用的整个产业链投资价值凸显。”分析师杨林说道。
不少企业也认为,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对于算力行业可谓“正当其时”。
“《行动计划》通过顶层设计和引导,推进存算均衡发展。有助于国内数据存储产业的升级,提高‘存力’中先进存力的比重。对于像曙光这样,拥有核心自研技术的存储企业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中科曙光存储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新凤表示。
“当前AI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东数西算’等工程深入落地,客户存力系统建设面临复杂异构的多业务场景挑战,依靠原有的缝缝补补,已经不足以满足未来5至10年的业务发展需要。”针对算力产业中重要的存储力,中科曙光相关负责人表示,存力必须与算力协同发展,能支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存力体系,发展趋势必须具备“先进存力、自主研发和绿色低碳”等三大特征。
(本报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每日经济新闻、河北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
链接
“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将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