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4版:国内国际

网通院:测控通信系统全程护航

本报讯(记者李代姣 通讯员艾士靖)10月26日11时许,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次任务中,网络通信研究院(中电科54所,以下简称“网通院”)自主研发的测控通信系统全程护航。

随着神舟十七号发射升空,飞船先后完成与火箭分离、在轨飞行、交会对接等动作,测控通信系统会向其发送指令,指引它太空遨游,就像一根“风筝线”。东风站是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近的测控站,承担万里测控第一站的重任。由网通院研制的USB测控设备和车载机动测控设备系统是测控“第一棒”,承担飞船上升段、轨道运行段的测控任务。

目前,更新换代的测控通信系统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话音图像信息传输技术为地面人员与航天员间的“面对面”云沟通提供了条件。依靠测控系统完成遥测、外测、指令发送,观测分析飞行器位置、速度、飞行姿态,精确接收航天器运行状态、实时信息,保障航天员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双向沟通。

“太空之旅”正式开启后,要实现天地通话,卫星通信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卫星通信系统是航天测控网和天地通信的神经系统,是连接地面与飞船、地面测控中心与测控站的纽带,是沟通天地、连贯四海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有了它,各种语音、图像、命令和数据才能在天地之间、地面测控中心与各测控站之间得到实时可靠的传输。

网通院研制的地面终端站是飞船信息“中转站”的中枢系统,它是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天地信息传输畅通无阻。专家介绍,中继卫星系统就像放置在距地面3.6万公里高空的“太空基站”,发挥空间站与地面站之间通信的信息桥作用。在信息传输“天路”上,升级改造后的信息“中转站”中枢系统,实现了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和故障自动处置,缩短了任务准备和故障处置时间,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可靠性。

天地通监控中心作为天地话音图像的管理和指挥中心是天地信息传输的“最后一棒”,拥有大带宽通信能力,可实现语音、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为航天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实时交互构建可视化平台。

神舟十七号搭载的安控系统也由网通院研制,是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在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时,安控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发送逃逸指令,帮助航天员安全逃逸。此次发射任务对安控系统性能要求极高,承担研制工作的技术人员介绍,本次载人飞船任务中的安控系统已历经多次考验,多套地面安控系统、车载逃逸安控系统将一同参与执行关键弧段的安控、逃逸任务。

2023-10-2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6464.html 1 网通院:测控通信系统全程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