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6版:区域保定

徐水区:“村BA”17年激情“篮”不住

本报讯(通讯员刘柯旋 苏晓柳)近日,保定市徐水区第17届“丰收杯”篮球赛落下帷幕。来自易县、定兴等10个代表队的140名球员同场竞技,赛况十分激烈。如今,连续举办了17年的乡村篮球赛已经成为当地的独特品牌,并带动各类文体事业同步发展。

大王店镇是保定市徐水区的一个农业乡镇,篮球热缘何兴起,比赛为何能连办17届呢?据北街村村民张昭介绍,当地群众体育基础深厚,篮球、田径一直是镇内中小学校的优势项目,20世纪80年代开始,培养了大批篮球苗子。2003年,大王店镇青年李世杰、李保全牵头组建全镇首支农民篮球队。农闲时,他们就到附近学校操场练习。后来,大家集资在路边农贸市场安上球架,把地面硬化处理,球队才有了专用球场。

“大伙打球的热情更高啦,吸引更多的人看球、练球,还时常走出去比赛,球队名扬十里八乡。”张昭指着手机里保存的旧照片说,2006年秋季丰收时节,镇政府工作人员看到日益高涨的健身热潮,会同李世杰、李保全,举办首届篮球邀请赛,兄弟乡镇和周边县6支农民球队相聚对决。随着影响力扩大,参赛队也逐年增加。“每年一届,露天球场比赛,中午吃大烩菜,奖品就是农副产品,条件艰苦,但丝毫不影响球队的参与热情。”东街村村民王建峰说。

财力、人力是赛事的重要保障。“资金由镇政府及区里支持、个人和企业赞助,不足部分牵头组织者兜底。球迷、百姓争当志愿者,做好后勤服务、维持秩序。”张昭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2019年,球队发起人、第一代球员兼队长李世杰、李保全年届54岁,主动退居二线,由年轻队员张昭、王建峰“接棒”。

张昭拿出自己的积蓄,租下当地一座800多平方米的闲置库房,改造成带塑胶地板、更衣室、浴室的标准化球馆,成立“新潮”篮球俱乐部。球队训练、比赛由室外转到室内,并聘请三名专业教练,增设少年培训项目,既能培养“第三代”篮球新生力量,又提高了俱乐部的造血能力。

课余时间有18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基本功和攻防专业训练,寒暑假人更多。周边企业青年职工下班后也赶来练习、健身,篮球后备队伍不断壮大。耳濡目染下,张昭上小学的女儿、儿子也成了小球员。专业化训练、规范化管理、后备人才接续,大王店镇篮球队在17届比赛中,共获得5次冠军、4次亚军。

每届比赛都需要两三个月的精心筹备。今年的强降雨影响了筹备进度,张昭、王建峰还作为大王店镇的党员先锋队成员,赴涿州市支援灾后重建工作。王建峰说:“走到哪,就把篮球文化宣传到哪。明年,涿州球队来参加我们的‘丰收杯’比赛。”

行走于大王店镇,村中广场、农户大树上的简易篮筐下,常见人们打球的身影。篮球热带动全镇文体社团兴起,乒乓球队、徒步队、健身舞蹈队、书画社、诗社等农民组织相继成立。企业马拉松、趣味体育比赛红红火火,该镇的群众文化和体育事业独具特色,参与群众数万人,还吸引众多外地球迷、球队、游客交流观摩。

“我们镇积极培育和发展篮球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田园采摘、特色餐饮等业态,打造多元融合‘村BA’文旅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大王店镇党委书记张盈涛介绍,要把“丰收杯”篮球赛作为全镇的传统赛事,持续办下去。

2023-10-2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6207.html 1 徐水区:“村BA”17年激情“篮”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