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9月,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实施意见》。
2015年10月,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冀东发展集团海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曼巴水泥厂建成投入试生产。
2016年4月18日,河钢集团成功完成对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资产收购,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2016年6月,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唐山成功举办,通过了《唐山共识》,我省与有关国家的五个省州(城市)签署了友好省州(城市)协议书、友好交流与合作备忘录。
2016年7月8日,国铁集团在邢台内陆港开通了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中欧班列,这也是河北首趟中欧班列。
2018年7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年6月5日,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宣告竣工投产。
2020年11月10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调解室揭牌成立,是“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在河北省设立的首个调解室。
2021年4月18日,河北召开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21年9月15日,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在廊坊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艺术节致贺信,阐明了艺术节的重要意义,为办好艺术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2年2月28日,河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河北是“一带一路”在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具有物流产业发展的深厚基础和沿海开放的显著优势。中欧班列奔流不息、河钢塞钢在多瑙河畔书写“中塞一家亲”、文化交流互鉴日益深入……河北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钢铁驼队”飞驰“一带一路”
日前,历经10天运行,一列满载着哈萨克斯坦农贸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石家庄国际陆港铁路场站。该班列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启程,经阿拉山口口岸入境,货物共计82个标准集装箱,货重1700多吨,货值约1200万元。接下来,这些货物将被分拨至京津冀多家食品加工企业。
“班列往返运营,既提高了集装箱的充分循环使用,也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表示,“重去重回”是物流运输行业的术语,指的是列车不会满车去、空车回,而是来往皆载货。此举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拥有16条国际线路,出境口岸达到7个,辐射欧洲、中亚和东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今年截至10月14日,已经发运中欧班列493列,接近2022年全年。
据石家庄海关统计,今年1至8月,河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4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1238.6亿元,同比增长9.8%;进口510.7亿元,同比增长11.5%。
多瑙河畔书写“中塞一家亲”
河钢塞钢原名斯梅代雷沃钢厂,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大型支柱性钢铁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陷入困境。2016年4月,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河钢集团从推进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出发,正式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
作为最早赶赴河钢塞钢的管理人员之一,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带领团队直面挑战,攻坚克难,针对钢厂设备多年停产失修等问题,迅速制定了初步改造方案。在理念碰撞中,他们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与塞方员工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交流分享经验和方法,携手合作推进企业改造升级,仅半年企业就扭亏为盈。
运营7年来,河钢塞钢营收超过60亿美元,连续4年蝉联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代表中国企业形象的“金名片”。
河钢塞钢的成功实践,对推动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成为连通中塞友谊的钢铁桥梁。河钢塞钢管理团队与塞方员工携手并肩、同心协力,在多瑙河畔共同书写“中塞一家亲”的河钢故事。
河北除了河钢集团,长城汽车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先后在俄罗斯投资建设图拉工厂,今年前8个月,俄罗斯每卖出10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哈弗;在泰国罗勇工业园建设其海外第三家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以泰国为中心辐射东盟地区,将产品出口到东盟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国。
此外,河北企业的优质产品也广泛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首个光伏电站——纳沃伊光伏电站的全部组件都是由河北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提供的,2021年8月并网以来稳定运行,发电性能优异,每年发电2.78亿度,可减排20万吨二氧化碳,成为该国集绿色转型和民生经济发展于一身的重大项目。
河北元素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熠熠生辉!
合作区助力开放新窗口
河北内环京津、外沿渤海。2018年,工信部正式批复设立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被写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开启了中欧合作的崭新篇章。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是面向中东欧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合作区紧紧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树牢精品意识,全力加强建设,改善软硬件环境,大力发展通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聘请国内外顶级设计单位对合作区规划面积36.75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268平方公里进行科学规划,致力于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中东欧国家产业合作基地、中国-中东欧国家产品展示贸易合作基地、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基地”的发展定位,形成“两区三园”(都市商务区、科技智创区,通用航空园、高端制造园、中欧绿色产业园)的发展格局,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具有较强实力的园区综合开发运营商,推动园区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
为加快合作区建设,努力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合作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的实施,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多次组织代表团赴斯洛伐克、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宣传推介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和区内企业。
合作区面向中东欧国家谋求多层面、多领域合作发展,在深化产业服务、加快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平台、推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吸引力,已成为沧州与中东欧国家共同打造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高地。
科技小院助非洲农业发展
在实验室检测土壤肥力,到田间地头察看作物长势,与农户交流选种育苗经验,和农业专家探讨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回顾在“中非科技小院”的实践经历,中国农业大学赞比亚籍留学生戴维·穆腾丹戈坦言收获颇丰:“中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我希望学习掌握相关技术,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创建了首家“科技小院”,为我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3月,为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中非科技小院”项目,探索科技小院在非洲发展模式,让科技小院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小院班采用“1+1+1”的模式,留学生第一年在中国开展理论和实践学习,第二年返回到非洲开展科技小院落地,第三年在中国开展论文答辩。其中,第一年实践学习要在曲周实验站和科技小院驻扎一个作物生长季,开展实验、尝试支教、体验农村文化活动。
截至目前,中非科技小院先后为10个非洲国家培养了70多名农学类学生。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肯定中非科技小院的实践育人模式,将其纳入202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减贫案例”,并在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向全球192个国家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共建“一带一路”,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各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文化交流共绘丝路华章
从古至今,文明交流互鉴是贯穿丝绸之路的永恒主题,并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丝绸之路精神。人文交流在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凝聚合作共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架起了沟通世界的桥梁。其中,“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是2021年经中央批准,全国唯一一个以“一带一路”冠名的国家级文化节庆活动。艺术节通过集中展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长城沿线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进一步增强国内外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交流互鉴。
留学生是“文化使者”,他们在河北生活、学习,以亲身感受促进文化交流,更拉近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距离。
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期间,河北工程大学20余名来自巴基斯坦、赞比亚等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身着汉服欢聚一堂,一起写书法、赏诗词、送祝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8名沧州市中心医院的实习留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包月饼、做香囊、夜游运河,身着汉服,共赏明月,同过中秋。
在河北的留学生们还走进山海关,聆听长城故事,品味山海文化;走进中医院,参观中药药房、认识不同中草药,并亲身体验针灸、推拿等项目;走进吴桥学习杂技艺术,搭建起民间友谊之桥……
10年来,河北与共建国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拉近了彼此心与心的距离,将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不断推向深入,共绘精彩的丝路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