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能融合发展是交通与能源的一次重大革命,是建设交通强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纳入“碳达峰十大行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将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统筹布局规划建设,强化共建共管、共享共营,提高设施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智能电网及其他网络的融合。
交能融合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能源与交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交通是能源的最大负荷领域之一,能源的绿色发展则是交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交能融合,即交通行业与绿色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推动交能融合发展,可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同时,新能源的不断发展,也让一些新型交通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
结合交通领域的建设条件以及用能需求,推动公路、港口、铁路等典型应用场景的绿色电能替代,可以有效发挥新能源就地可靠替代作用。仅以当前全国约18万公里在运收费公路为例进行估算,考虑公路两侧的可利用宽度、桥隧比、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条件,可开发光伏潜力达到1亿千瓦左右。
“交通行业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又有利于推动交通能源低碳转型,共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说。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指出,交通网和能源网融合发展是打造交通能源新基建的创新模式与新业态,在绿色公路、绿色轨道交通、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航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为关键的是,全面推进交能融合发展,可以发挥交通和能源两大行业对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可以将建设绿色交通强国、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有效结合。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海表示,面对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带来的严峻挑战,利用交通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既是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又可助力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革命,这已逐渐成为交通与能源行业的发展共识。
交能融合发展将按下“加速键”
9月25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期间,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边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边会以“交能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交通与能源融合领域相关前沿技术方向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讨,为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能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侯振兴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交能融合发展将按下“加速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蕴含的巨大新能源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运载工具新能源的应用速度将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低碳转化。交通运输部将加快推进交能融合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交通力量。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表示,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大力推动新型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能源电力结构清洁化转型。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积极推动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用能清洁替代。未来的交能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关注源-网-荷-储的全方位融合,公-铁-水-航的多场景融合,政策机制、技术装备、标准规范的深层次融合。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交通运输部门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充分调研行业实际需求,加快政策机制协同创新,共同推进交通与能源行业的融合发展。
此次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边会旨在由中央和地方统筹推动建立交通运输与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与政策协同,激发经营主体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全球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体系建立,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网和能源网融合发展的保障能力。
能源技术发展使交能融合成为可能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部与能源部门充分考虑燃料、电力及绿色能源等输送特点,在新型交能设施统筹布局规划建设中不断探索,将共建共享理念融入交能基础设施,一方面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随着光储一体化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各种新材料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输电以及储电方面的成功应用,交能融合逐渐成为可能。交能融合设备或成为交通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2022年12月,2022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召开,会议主题为“交能融合·绿动世界”,与会专家共商交能融合发展方案,绘制交能融合发展蓝图。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论坛发布了交能融合领域首个综合性报告——《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报告2022》,为推动交通与能源绿色融合发展、绿色转型给出了系统解决方案。
5月11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本次大会对外发布了《交能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方案总结了交通行业面临的“供电难”“伪低碳”两个突出问题,指向了交通与能源融合的现实难题,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据介绍,上述项目利用服务区、路侧边坡等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潜力,就地开发新能源,设置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等设备,产生的电能自发自用,余电还可上网。“该项目将新能源、高速公路两个行业的系统相互融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车路能云一体化,为基础设施和运输车辆持续提供绿色清洁能源。”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技术负责人高抗说。
各地加快推进交能融合发展
5月10日,作为《交能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落地的典型样本之一——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山东枣菏高速公路交能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首批并网发电,交能融合发展新理念成为现实。
该示范工程利用服务区、边坡、收费站和互通区匝道等设置了分布式光伏电站,还建设了充电桩、智慧路灯、风机、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系统,全长177公里。项目建成后,预计将生产清洁电力约28.9亿千瓦时,年均发电量1.36亿千瓦时,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4.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4万吨。目前该工程累计发电量达到500万千瓦时,运营情况良好,为美丽中国建设输出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作为一种新业态,交能融合为两大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当前,我国交能融合加快布局、多点突破,取得了积极性进展。
7月12日,济南东零碳服务区正式投入使用。服务区重点打造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零碳智慧管控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林业碳汇提升系统“四大系统”工程,已实现“零碳”运营,并具备“可持续碳中和”的能力。
上海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交通领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确保达到120MW,力争达到180MW,新建交通设施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面积不低于50%。江苏提出到2025年,建设完成10个绿色交通示范县(市、区)区域性项目、40个绿色交通主题性项目。
新疆首个高速公路双储能自洽光伏供电系统,日前在阿乌高速公路克拉美丽服务区正式并网发电,投入试运行。系统配置两套适应沙漠复杂运行气候环境的储能示范系统,进行技术互联。服务区一侧电量不够时,另一侧电池组可以进行互济,确保服务区重要设施不断电。该系统年均可发电71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燃煤285吨。
交能融合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虽然交能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系统产品,交能融合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人车路能云一体化实现了巨大突破,但仍需进一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中国公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翁孟勇指出,交通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在公路轨道、港口水运、城市物流、航空交通等多个领域统筹推进。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昕建议,要基于交通运输的运行特点、分布规律和用能特征,探索加强智慧交通网与智能电网的充分衔接,做好电网供能与交通用能间的有机协同,统筹兼顾商用车量大集中和乘用车点多面广的用能需求,不断提高两网协同运行效率,逐步提升融合发展效益。
宋海良表示,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交能融合发展应重点聚焦“四个方面”系统发力。一是在前期规划方面,做到一次性规划、整体性部署,最大化提升全路域全交通绿色能源自洽率。二是在设计施工方面,坚持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一次性施工。三是在运营管控方面,要建设智慧高效的一体化运营平台,实现交通网与能源网智慧融合、灵活管控、高效运行。四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建立涵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碳排放监测核算等全环节的交能融合标准体系,实现全链条标准规范完备、有效衔接。当前,能源与交通绿色融合发展正处于规模化大发展的探索期,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中,协力打造更多更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图片来自新华社 河北日报)
(本报综合自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