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辉)中国人寿持续优化扩展产品服务体系,以农业保险等涉农保险为核心抓手,联动开展涉农资金融通、银行信贷支持,全力助力守好“三农”基本盘,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农业强国建设。
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为1.9亿农村人口提供风险保障18万亿元,向208万人次赔付82亿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该集团旗下财险公司累计为1.53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4.6万亿元,支付赔款超280亿元,超2000万户次农户受益;保险资金投资乡村振兴存量规模超700亿元;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发放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贷款余额超5800亿元。
2022年,中国人寿进一步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险试点,集团旗下财险公司落地12个省、298个县(区),累计承保面积超4600万亩,助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此外,中国人寿还创新制种保险模式,助力种业发展。
中国人寿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农险产品,先后落地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支持脱贫县在“一县多品”的基础上打造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2年以来,中国人寿还为191个“高标准农田工程项目”提供工程险保障,助力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保险+期货”由保险公司通过“价格保险”将农民组织起来,是资本市场支农的一个重要的创新,也是农业保险的创新。2022年,中国人寿“保险+期货”覆盖全国25个省份,提供风险保障近70亿元,累计支付赔款约1.88亿元,受益户次近2.86万户次。
近年来,中国人寿大力提升灾前风险减量管理服务能力,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建设“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在叠加农业保险承保地块空间分析后,可以支持农险标的风险识别预警等。仅2022年下半年,该平台就发送地块级气象灾害预警超8万次,提供地块级森林火灾实时监控预警5000余次,赋能农业保险风险防控。
针对种植农户,中国人寿打造了星联网、气联网、视联网三网联动的数字农险新模式,实现农业风险预警、农情管理、农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等功能,帮助种植农户提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针对养殖农户,中国人寿搭建以摄像头、电子围栏、牛脸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养殖云平台,实现养殖险全流程线上操作,极大便利了养殖农户投保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