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5版:绿色低碳导刊

平凡岗位 铸就钢铁报国之心

□ 通讯员 吴桐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倾泻进了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热轧事业部办公楼的长廊上。跟随转炉作业区值班作业长庞晓坤来到主控室,墙上的电子屏幕正显示着转炉出钢的画面,偌大的主控室只有几个工人在忙碌着,“过去一个转炉至少要8个工人,现在只要5个人就行。”庞晓坤自豪地说。

庞晓坤的青春与钢城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2004年7月,大学毕业的庞晓坤走进唐钢,“一进炼钢车间,一股热浪夹杂着粉尘扑面而来,刺得眼睛生疼。”当时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但这样的环境并没有吓到他,反而练就了他技术过硬、能力过强的本领。

炼钢耗时,是衡量钢铁生产的关键性指标之一。为了缩短炼钢耗时,庞晓坤连续奋战在生产一线,在车间闷热的环境下,观察天车运行、转炉操作、耐材损耗等各个环节,一研究就是半天。晚上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制订方案。终于,200吨的转炉炼一炉钢的时间,从38分钟至40分钟提速到34分钟以内,炼钢周期降低了约5分钟。

这看似不长的5分钟,是庞晓坤和同事们通过优化脱硫控制方式实现产线能效匹配,优化天车定位提高装铁速度,优化氧枪喷头及过程控制缩短冶炼时间等多种方式,一点点“挤”出来的。周期的降低还促使脱硫比例提高到95%以上,为产线高端产品的生产、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设备、工艺支撑。

从最初的“经验炼钢”到现在的“一键炼钢”,庞晓坤经历了炼钢行业的巨变。如今,转炉作业区的工人操控的智能化自动炼钢系统,是世界顶尖的低成本高效转炉自动炼钢技术。“现在转炉炼一炉钢平均耗时34分钟,转炉出钢时间比过去缩短10%,平均吹氧时间缩短了20%。”庞晓坤说。

在庞晓坤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国内首发自动装铁技术已经投入使用;自主研发大废钢比冶炼技术已经冶炼出汽车用钢,废钢比达到30.93%;应用高品质氢冶金洁净原料DRI产品生产的低碳汽车用钢已经通过宝马材料认证……

庞晓坤像一颗坚硬的钢珠,始终怀揣着一颗钢铁报国之心,默默地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2023-09-2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4889.html 1 平凡岗位 铸就钢铁报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