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1版:头版要闻

盐碱地上“梨”想成真

□记者 代晴

最近吃到一种梨,特别甜,叫“海兴碱梨”。从盐碱地上长出来的梨,为什么甜度能“一骑绝尘”,还在“河北省首届梨王争霸赛”中夺了金奖?最近,记者走进河北省国营海兴农场种植户窦国望的家,听他讲述背后的故事。

“窦师傅,这是您家啊?”“对,这就是我们的农垦人家小区。”一见面,窦国望热情地介绍起所在的小区,这里有10栋居民楼,住着300多户。小区环境整洁,粉白相间的楼房依次排列。一进门,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利索,阳光照进客厅显得格外亮堂。

“以前我们住在小平房,后来农场统一盖了楼房。搬进来有七八年了,两室两厅90多平方米,水、电、暖、天然气都有,住着挺舒心。”窦国望说。

36岁的窦国望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模样。现在,他负责农场500亩有机梨的种植和管理工作,一年到头都闲不住。

“我们小时候看到的盐碱地,啥也不长,特别荒凉。这些年经过专家考察、反复试验,农场2万亩盐碱地不光长出了粮食,还长出了有机梨,我这心里特别欢喜。”说起这些年种地的感受,窦国望感触很深。

海兴农场从2015年开始种碱梨,目前已推出“玉露香”“皇冠”“新梨七号”“秋月”等多个主打品牌,每年采摘季从7月持续到10月。“梨果卖得好,大伙儿有分红。守着家门口工作,收入还很稳定,我很知足。去年,我又买了辆新车,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窦国望笑着说。

海兴碱梨长啥样?记者跟随窦国望来到了位于农场的种植基地。

“窦师傅,这梨也太甜了!”记者随机摘了一个梨,一尝满嘴香甜。“你吃的这个叫秋月梨,现在还没熟呢!再有10天才到采摘期,到时候更脆更甜。”窦国望说。

眼下,是皇冠梨的采摘时节,窦国望每天都要忙着组织人员采摘、分拣、装箱、入库、发货。尽管身上都是汗水,但脸上却是止不住的笑意。

“我们海兴碱梨皮薄、酥脆、多汁,吃完没有渣子。普通梨的含糖量最高12%,我们的梨含糖量能达到14.5%,而且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说起碱梨,窦国望的话一下子多起来。

记者了解到,海兴碱梨之所以这么甜,主要取决于两大“法宝”,一是土地改良,二是有机管理。

窦国望表示,种植梨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当初我们使用的是换土大法,种树的地方都挖了80厘米宽、80厘米深的长沟,里面还填上了20厘米厚的玉米芯。玉米芯不仅能阻止盐碱往上返,腐烂以后还能变成有机质,有助于树的生长。”窦国望说。

土好了,树的成活率自然就高了。而且,盐碱地里的钾元素能促进糖分积累,让海兴碱梨的甜度高出一大截。

再说说这“有机管理”。海兴碱梨不光使用羊粪、牛粪等纯天然底肥,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也主打一个无公害。不用农药、化肥,只用防虫网、诱虫灯、性诱芯等物理方法,难怪2020年就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

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梨卖得怎么样?在冷库前,记者看到,几位工人正在麻利地分拣、装箱、称重。“这是新梨七号,普通市面上的梨也就卖一两块钱一斤,我们这个能卖到8块钱,摘下来就发往全国,不愁销路。”窦国望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近年来,海兴县持续在盐碱地上大力发展有机林果业,打造具有盐碱地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条。目前,当地发展了海兴碱梨、秋雪蜜桃等盐碱地林果种植1.3万亩,年产量约7000吨;发展了南齐茴香、茶棚甜瓜、碱地西瓜等盐碱地蔬果种植1.2万亩,年产量2.3万吨,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023-09-2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4867.html 1 盐碱地上“梨”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