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晓天
近年来,辛集市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不断织密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提升学位保障水平。立足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不断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日,辛集市学府街小学施工刷新进度条,整体建设已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辛集市学府街小学占地面积约53.5亩,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6轨制36个教学班,1980个学位。学校服务人口约2.6万人。
“在家门口孩子就能上学,非常方便。”学生家长王丹说。
近年来,辛集市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不断织密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聚焦“幼有所育” 家门口“上好学”
近年来,辛集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提升学位保障水平。
“我很开心来到新学校,这里环境挺好,以后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辛集市学府街小学学生刘美溪说。
为了让学生家门口“上好学”,辛集市积极实施城区学校提质扩容工程。新建市方碑街小学、市育德学校、市学府街小学等3所学校,总投资1.97亿元,共增加初中学位1200个,小学学位4320个。同时,在方碑大街北侧、妍园路西侧、四方街南侧、支路13东侧,规划实施市育华中学、四方街小学建设项目;在市府大街以南、宴城路以东、火炬路以西、支路22以北,规划实施市育英学校建设项目。
为了满足城区寄宿需求,在市育德学校启动实施学生食堂及宿舍楼建设项目,规划投资5707.79万元,规划建筑面积14470平方米,可提供住宿学位1920个。同时,市育华中学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住宿学位2160个。
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辛集市在育德学校建设“清华附小成志教育实践基地”,引进清华附小的优质课程资源、“1+X”课程体系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推进智能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校园建设。市学府街小学挂牌“中关村第二小学天文幸运社辛集分社”,由中关村第二小学指导学校天文、航空科普教育发展。
“学校里有天文观测台和天文望远镜,我非常感兴趣。”平时喜欢天文的刘美溪知道学校开设天文、航空科普教育等特色课程,非常开心。
聚焦“老有所养” 托起幸福“夕阳红”
近年来,辛集市立足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不断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居家适老化改造,让我的生活方便多了。”辛集市田家庄乡田家庄村村民、73岁的肖秀芳高兴地说。
由于身体残疾,肖秀芳老人坐轮椅多年。她的儿子在幼年时期因意外致残。这对母子的日常生活曾是家人的心头之患。“母亲坐轮椅,上下床、去厕所都很费劲。我也是身体残疾,帮不上她。”肖秀芳老人的儿子说。
居家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在家中生活更安全、方便,这是辛集市托起“夕阳红”的一个缩影,为了老年人的养老幸福,辛集市大力完善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健全以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中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为基础的市、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编制辛集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开展敬老院改造提升专项行动,鼓励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7家,床位1821张,入住老人954名,工作人员253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308张;民办养老机构14家,床位1513张。
健全社区居家养老网络。持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帮助支持辛集镇、田家庄乡、新垒头镇、小辛庄乡、和睦井乡、旧城镇28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提升医养康养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3所市级医院和15所乡镇卫生院、344所村卫生室,全部与就近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帮扶关系,全市养老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签约率达到100%,能够快捷便利地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稳步壮大养老人才队伍规模。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19人。指导养老机构采取以老带新等方式,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共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8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