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肖飞 通讯员王桂花)今年以来,海兴县各级党组织扎实推进“三联四融五提升”机制,采取包联机关、企业和村党组织“三方联建”模式,促进党组织之间组织生活、党员队伍、联建活动、经济发展共融,让海兴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注重“三联”统筹推进。机关与农村党组织联建,组织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连建结对,为联建户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支持,帮助联建村做好产业规划,策划落实增收项目。了解收集村民“急难愁盼”和整村在发展生产上的问题困难,讨论解决方案,共商发展对策;企业与农村党组织联建,企业结合联建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利用自身优势到村发展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推动村企开展产销合作,把联建村特色优质农产品转变为农商品;机关、企业与农村党组织联建,按照“以强带弱、支部共建、优势互补、同步共创”原则,组织机关、企业与农村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凝聚“1+1+1>3”的协同合力,通过整合三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把工作做深、做透、做实。
突出“四融”提质增效。组织生活共融,发挥共建三方组织优势,共同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共建计划,明确共建目标,细化共建内容,同步建立联络员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党建工作信息;党员队伍共融,不定期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座谈会,与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联建三方组织党员共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共同制定党员培养计划、举办学员培训班,提升党员素质;联建活动共融,联建三方每月通过共同组织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实现联建支部力量倍增、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形成“联动共创、共建双赢”的新局面;经济发展共融,机关、企业党组织帮助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创办有明显带动作用、有一定规模的致富产业示范基地,把村集体与农户利益有效衔接起来,把农民群众有力组织起来,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
聚焦“五提升”推动发展。促进党建业务能力提升,机关、企业党组织每季度在村开展一次党务干部业务能力提升日行动,目前已培训650余人次。组织170名党务工作者积极探讨、交流学习心得896次;促进党员队伍活力提升,机关、企业和村党组织共同推行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活动,结合“党群议事会”,组建矛盾调解、文明引导等党员志愿服务队65支,累计开展活动290余次;促进党组织凝聚力提升,推行落实“两委”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制,将工作目标、任务、职责细化分解,精细到人头、到岗位。完善“两委”班子议事制度,合力推进支部建设,开展“三会一课”、专题党课、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活动1480余次;促进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协助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初见成效,张会亭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区项目带动20村增收,解决就业130人;促进为民服务能力提升,向离任村干部、老党员、村里能人取经,收集群众的“土办法”“金点子”,对收集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责任到人,强化跟踪回访。组织党员1200余人走访群众3600余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8件,收集到“金点子”9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