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5版:区域承德

承德:风沙通道变为“绿色长廊”

本报讯(通讯员苏建辉)“过去,沙堆能和房檐一般高,站在房后根本看不见房子。现在小院里种花种草,干干净净的,多好!”近日,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榔头沟村村民宋安民打扫着院子,满脸幸福。小坝子通过20多年的治理和保护,由风沙通道变为“绿色长廊”,成为承德防沙治沙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承德通过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一系列工程,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41.8%提高到如今的60.0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33.5%提高到73.5%,成功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

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的情景,宋安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家处于榔头沟村风口的位置,漫天风沙常常吹得他睁不开眼。一夜间,沙子能在门口堆起半米高,根本开不了门。“黄沙埋着墙,流沙压了房,种地不打粮”是当年小坝子的真实写照。

变化发生在2000年。从这一年开始,小坝子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防沙治沙,恢复植被。历经一次次种树—死亡—种树,小坝子用“绿色”一点点“挤”走黄沙。其间,小坝子村民付出了只有他们才知道的艰辛和努力。

23年后的今天,沿着小坝子乡喇嘛沟门村一路向前,满眼的郁郁葱葱。“小坝子森林覆盖率由16.6%提高到49.78%,林草覆盖率由30%提高到73%,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9%以上,近年来从未出现过由本地沙源引起的沙尘暴天气。”小坝子乡党委书记刘长城自豪地说。

距离宋安民家不到100米有一座建筑——小坝子生态建设展览馆。这里不仅真实记录了小坝子从风沙肆虐到生态恢复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还是承德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的一个“特写”。

承德位于首都北京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中间,是沙地南侵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抵御沙尘侵袭、守护首都“北大门”的要塞。多年来,承德坚持因地制宜,以自然恢复为主,按照飞封造并举、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在沙漠化区、水土流失区、河流源头等区域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推广针阔混交、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等治沙模式,沙化土地生态状况持续向好。最新公布的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与第五次监测结果相比,承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5.63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减少45.29万亩。

“如今,承德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不仅承担着为京津涵养水源、输送清洁空气的责任,还形成了一道阻挡风沙南侵京津的绿色屏障。”承德市林草局项目中心主任王井元说。

2023-09-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4256.html 1 承德:风沙通道变为“绿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