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吴琼 记者张宝林)律师解答,为居民提供帮助;便民通道,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米”;援助宣传,把法律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今年以来,海港区不断拓宽服务广度、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标准、增强援助质量,以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助推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服务平台让援助距离更“近”
“您好,这里是海港区法律服务热线,请问您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近日,家住安居东里的王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律师第一时间为她答疑解惑,她说:“这么专业耐心细致的解答,让我对拆迁补偿、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等方面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海港区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整合设在镇(街)及特殊行业部门、律师事务所的32家法律援助工作站力量,实现援助申请站级代收代跑、预约办理。打造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海港区“3024148”法律服务专线由专业律师值班提供咨询,并开通新媒体线上宣传、咨询端口等,多角度畅通法律援助受案渠道。
海港区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通过服务平台,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组织对接公检法等办案部门,安排律师事务所做好在民事、刑事案件中通知辩护类法律援助,使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
便民通道让法律援助更“暖”
近日,河北建恒律师事务所冯鹏律师接受海港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东港镇的村民赵大爷夫妻关于赡养费纠纷案件进行了法律援助。据了解,赵大爷夫妻二人今年已近80岁高龄,妻子因脑出血已卧床十余年,赵大爷因双手重症肌无力,也无法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夫妻二人育有子女四人,但因家庭内部矛盾,导致赵大爷夫妻二人无人赡养。冯鹏律师在了解二人情况后,数次上门为赵大爷提供法律帮助,并同赵大爷的子女多次沟通,最终双方就探望、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一场忧心的家庭矛盾就此化解。赵大爷说:“感谢冯鹏律师多次登门为我们老两口贴心服务,让我们的问题得以解决。”
海港区积极推动法律援助与矛盾纠纷排调、公证、鉴定等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主动对接区妇联、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为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开辟便民通道,夯实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工作基础。
法治宣传让政策影响更“广”
今年以来,海港区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共发放法律援助服务卡和专题资料3万余份,组织普法宣传、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30余次。截至目前,全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27件,其中民事申请辩护案件130件,刑事通知辩护案件254,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案件743件。此外提供各类法律咨询503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援助实效, 进一步打通法律援助各个环节,持续推动法律援助提质增效,为受援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贴心的法律援助服务,力争将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办成精品,打造深入群众的法援民心品牌 。”海港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世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