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需求疲弱等压力挑战,中国多地政府部门自去年底以来积极“组团出海”,组织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户“请进来”,政企协力,主动出击,拓展市场。
随着一份份订单交付完成,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中外企业跨越山海,在合作共赢中紧密相“链”。近日,新华社记者联动国内国外,追踪采访“出海”进展,从中挖掘更多迎难而上、合作共赢的故事。
承压前行:“出海”收获订单,也扩大了朋友圈
8月20日6时38分,荷兰鹿特丹港。一艘满载货物的渡轮缓缓靠岸,船上装有11台高空作业车的集装箱经历约一个月的“漂洋过海”,终于抵达。
2天后,在荷兰阿尔布起重设备有限公司园区里,公司所有人兼首席执行官雅各布·博尔赫修斯见到了这批货物。这已经是这家企业今年第五次收到来自同一家中国供应商的产品了。“质量可靠,供应及时,我们的选择没错!”他说。
博尔赫修斯口中的中国供应商正是江苏宸力(苏州)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月前,这批货物走下产线并完成检测包装,经由上海港出发,抵达荷兰后将由此进入更多欧洲国家。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需持续减弱,我国外贸出口面临不小挑战。承压前行下,从政府“组团出海”,到企业主动“走出去”,各方都在发力出实招、想办法,靠前走进市场。
佛山聚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国内深耕太阳能及空气能热水器行业的“老手”,但也是外贸领域的“新手”。靠着“走出去”开拓朋友圈,这家企业从2022年年中才开始试水海外,现在外贸领域已做得风生水起。
“自去年11月‘出海’至今,公司已向波兰客户交付三批订单,向德国客户交付两批订单。”聚阳董事长李陈道说,“虽然每次交付只有几百台,但我们和客户间的信任不断加深,现在客户往往还没确定型号,就会预付几万元定金敲定合作意向,还有的客户甚至有合作开厂的想法。”
顶住压力,我国外贸展现了较强韧性。二季度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在3.4万亿元以上。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同比微降0.1%。8月当月,进出口3.59万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3.9%。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上半年合计出口增长超6成,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三样”。
走出去,不仅巩固了老客户,也结交了新朋友,不仅收获了新订单,也了解了新形势。
主动牵手:布局市场,也发掘了新机遇
“出海”拓展订单和市场,“走出去”的同时也有“引进来”。
3月下旬在日本签约,8月上旬在中国开工新项目,项目参与方纷纷感慨:“没想到速度这么快!”
5个月前,苏州市组织招商团队赴日本招商。在东京举办的苏州高新区对日合作交流会上,岛津仪器与苏州高新区现场完成签约。
“参加的日本企业超过700家,气氛很热烈。”苏州市副市长唐晓东回忆说,岛津在中国已有多年的投资项目,基于自身发展需求,有较强烈意愿继续扩大投资。
招商引资,除了营商环境“留得住”,也要积极伸出橄榄枝,把新技术新项目高水平“引进来”。
在四川,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已进入收尾,预计于9月底封顶,明年初投入运营。
“布局中国市场,也让我们发掘了更多新机遇。”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布瑞恩·阿格纽说,空客依托成都项目正加快开发面向全球的本地化服务,立足中国的同时也向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市场开放。
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博世集团负责人表示,今年初无锡招商团赴欧洲考察释放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增强了博世在华投资和长期发展的信心。3月份,博世与无锡签署战略协议,推动车用氢燃料电池本土化开发,如今博世无锡工厂的部件已用于在华量产氢能力模块。
“走出去”,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加快“招大引强”;主动“引进来”,邀请跨国公司高管来华考察,为其在华投资扩建提供更好平台;深化与相关国家外资商会沟通交流,优化和推介当地营商环境……为了更好招商引资,各地纷纷出实招。
商务部数据显示,前7个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6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25.3%。
今年以来,包括苹果、特斯拉、通用、阿斯利康、西门子等众多知名大型跨国公司高管纷纷将“到访中国”摆上日程,表达出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诚意与决心。
紧密相“链”:开放合作,拥抱互利共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跨越山海的相见,正是一场互相需要、互利共赢的紧密相“链”。
“中国客户及时交付货物,保证了疫情期间供应链顺畅,让我们得以正常运转。”博尔赫修斯说,“不仅如此,他们的生产具有创新和灵活性,让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及时调整设计。”
为了更高效、保质保量地交货,宸力机械对产线进行调整,并于6月底启用了新的组装车间和研发基地。“产能提升了3倍左右。”宸力(苏州)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爱钧说。
何以紧密相“链”?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晏思这样回答:中国依然是关键的市场和创新驱动力之一,德国企业将继续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是全球市场和供应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互利共赢,开放合作,中国从未止步——
近期,国务院先后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文件,从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等5方面提出18条政策措施;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6方面提出24条政策措施;商务部召开多场外资企业圆桌会,倾听外资问题诉求;9月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1月将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拥抱海内外客商……
地方也在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广东推出“粤贸全球”系列展会,组织经贸代表团前往世界各地参展推介;浙江持续加大对境外参展、海外营销、来浙采购、境外投资等商务人员出入境的支持力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面对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依然以更高水平开放的姿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主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为全球经济实现开放、包容、均衡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展望未来,刘爱钧充满信心:“下半年我们计划在意大利设立仓库和售后服务中心,把国际化销售网络搭建起来,相信未来发展会更好!”
(记者于佳欣、谢希瑶、杨绍功、王湘江、丁乐、单玮怡)
(据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