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武强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乡村治理、惠民服务等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变。尤其是在应对台风“杜苏芮”所带来的洪水等自然灾害过程中,该县以科技力量作为“主力军”,快速指导农业农村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描绘灾后重建新图景。
打好“科技”牌
快速恢复灾后生产
受冷暖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武强县出现两次(7月28日至31日,8月4日至5日)较强降雨过程,造成境内多条河流超过汛限水位,部分地块田间积水。该县组织各乡镇召开农业防灾减灾相关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受灾情况开展摸排,并组织专家对灾后恢复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打好“科技”牌,减少灾害损失,确保秋粮丰收。
近日,在武强镇民兴村沃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刚刚排空积水的农田里,农技人员将车上的无人机搬出,把一瓶瓶药液倒入清水中,做好药水配比后,注入无人机水箱。伴随着一阵急速的“嗡嗡”声,一架满载药液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设定好的路线来回穿梭作业,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药液均匀地为农作物披上了“防护衣”。
“这个地方当时积水比较深,像氮元素等土壤营养流失较大,农作物也容易遭受病虫害侵扰。”武强县农业农村局县高级农艺师卢萍萍说,该地正在运用科技助力灾后农业生产,确保明年粮食增产增收,“无人机施肥喷药作业选用的是‘杀虫剂+杀菌剂+速效氮肥+硼肥’,既能防控多种病虫害、提高产量,还能帮助提升玉米和大豆的品质。”卢萍萍说。
“县里不仅指导我们抢排积水,还组织无人机进行了施肥喷药作业,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太感谢他们了。”武强县红旗农场负责人王保路说。
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科学技术指导是关键。为更好地指导广大农民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该县成立农业灾后重建工作专班,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各镇指导田间排水和管理,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灾后生产自救,尽力挽回损失。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出动业务骨干、农技人员200余人次,解答咨询320余人次。
“我们组织30余名技术人员成立了应对自然灾害应急队伍,并分为粮油作物组、特色作物组、畜牧兽医组等4个小组,深入各村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减少灾害损失,保证秋粮丰收。”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非常及时。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意见对田地开展飞防消杀、测土配方施肥、耕翻晾晒、平整土地等工作,并根据土地实际情况播种农作物,争取把今年受灾损失降到最低。”武强镇马头村种粮大户李辉说。
该县还建立了5个病虫害防控监测点,重点就南方锈病、茎基腐病、穗腐病、顶腐病、草地贪夜蛾等进行监测预警,及时提醒种植户加强管理。
为确保畜禽生产安全,该县组织技术人员对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开展抗灾、救灾、疫病防控知识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新媒体推送疫情信息和灾后动物防疫知识,指导养殖户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防止发生畜禽疫情。
“智慧”民生服务
助力灾后生活恢复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场硬仗,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武强县坚持“小厕所,大民生”“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工作思路,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1017座,新建改建卫生公厕238座,全部实行管护一体化运行。
“以前的厕所,一个坑两块板,臭气熏天,尤其是夏天,蚊蝇四处飞。现在好了,一按冲水,厕所里就干干净净的。” 武强县东孙庄镇皇甫村村民程任腾指着自家的厕所说。
一眼望去,墙面四白落地,地上铺着简洁的瓷砖,抽水马桶、洗手盆、热水器等一应俱全。“这厕所都连上了智慧管护平台,维修或化粪池清掏都有人管,咱农村人的小日子可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程任腾说。
尤其是前两天,程任腾家厕所屋顶漏水还没来得及修,就赶上了强降雨,化粪池很快就满了。雨停后,程任腾赶紧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报抽。很快,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上显示的具体位置信息,准时赶到他家,不到20分钟就完成清掏工作,然后又赶往订单预约好的下一家。“我这屋顶还没修完呢,师傅就已经清理完了,这效率真到位。”程任腾对如此贴心的农厕管护工作赞不绝口。
程任腾所说的智慧管护平台,是武强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集农村厕所清掏监管、作业车辆管理、配套设施运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维修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户厕管理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打通了从户厕报抽、报修,到环保公司接单上门服务,到最后户主评价的闭环管护,切实做到全县农村户厕底数清、数据明,厕所报修问题直观可视,动态有据可查。
据武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侯永升介绍,“在监督管理方面,每一台吸污车辆上都安装有GPS定位、视频监控、实时传感器等设备。平台系统自动对吸污车辆进行全过程跟踪查验,避免私拉乱运、随意倾倒问题发生,实现了对公司作业的全程监控。”
此外,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武强县还根据乡镇区位特点和人口分布,科学规划厕污一体化处理站选址。目前,全县共建成5座厕污一体化处理站,可同时满足全县240立方米/天粪污和360立方米/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量。此外,该县还根据村庄改厕数量和人口密度,科学设置39个粪污收集点,方便粪污收集车辆运行作业。目前,粪污收集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村庄。
农村“厕所革命”,让老百姓生活更健康,也让村庄美了“颜值”、提升了“气质”。如今,走在武强县的乡村田野间,小桥流水,亭台楼榭,错落有致的民居整洁静谧,各种景观小品精雕细琢、韵味十足,一个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崭露头角,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科技改变生活。武强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城镇、智慧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幸福滹沱河等建设加速推进。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武强人民的生活,不断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新期盼。(于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