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宝林 通讯员刘梦雨 张骁)今年以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筑平台、建阵地、强联合,全力打造政策更优、审批更少、办事更快、法治更严、服务更好的政务环境,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100%,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率100%,在全省开发区经营主体及投资者满意度调查活动中,一季度排名全省第一。
持续优化多元保障
厚植投资创业沃土
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想有大项目好项目好生意,就要从吸引经营主体的好政策开始。
在秦皇岛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牵头抓总的营商办,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顶层设计出台《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二十八条措施》《秦皇岛开发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工作规范和评价结果运用暂行办法》《秦皇岛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联席会议制度》等含金量很高的一揽子政策文件,总结出的《秦皇岛开发区创新推行“12345”工作机制全力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信息专报被秦皇岛市政府采用。全年100余项具体工作全部建立责任台账,明确完成目标,确定完成时限,确保落实效果。
翻开《开发区重点项目和企业管理办法》,项目申报、分类、服务、考核等一目了然,提升重点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配套开展的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等5个行动,推动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企业吹哨”事项交办卡19次,协调解决管网堵塞各类问题40余项。清晰记载着秦皇岛开发区营商办联合城市发展局帮助解决戴卡兴龙管网阻塞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协同金融办、泰盛担保帮助腾惠商贸提升投信500万元,缓解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会同生态环境分局帮助天秦装备产业园项目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加速项目建设。
建强综合服务阵地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投资创业最需要什么,秦皇岛开发区就提供什么。线下,聚焦政务服务大厅“一窗通办”,科学设计办理流程,建设一体化平台等,大幅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节假日预约办理全年不打烊。截至目前,秦皇岛开发区今年累计完成企业设立1191家,免费刻制印章3573枚,为经营主体节约资金67.88万元,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100%,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完成率100%。
线上,强力推进数字政府的“一网办”。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实现预算一体化系统与政府采购交易系统互联互通,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率100%;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全面推行“不见面”全程电子化设立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从“企业跑办”向“数据流转”蜕变,打造企业开办“线上申报、线上预审、线上办理、线上公开”的全程线上模式,实现企业开办“不见面、零跑腿”。秦皇岛开发区获评国家“数字智慧园区”。
政府企业携手深耕
模式业态形态丰富
秦皇岛开发区加大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双百双三百”行动,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等各项便企利企措施。及时更新发布惠企惠民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建立深化窗口帮办、直达帮办服务模式,建立领导和部门帮办机制,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和有关单位开展问题清零行动,同时发动企业投诉举报吃拿卡要和不作为行为,提高经营主体满意度。
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抽查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合理降低检查频次,提升检查效率。严格实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点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全覆盖,对涉及“四上”企业和重点项目轻微行政违规行为,实行告诫到位、限期整改、首次不罚。
打造更加精细优化的信用环境。实施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降低监管频次,实现“无事不扰”。健全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实现企业信用修复在线可办、当日办结。以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认定活动为依托,积极创建“文明集体·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店)”“诚信经营企业家”,大力营造文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打造更加多元顺畅的金融环境。深入推进“助保贷”业务,组建重点中小微企业池,入池企业在提供部分抵押物并缴纳 3%的助保金后,由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提供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企业贷款担保手段,全力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目前,建行拟对九零一五、干将自动化等6家入池企业授信2330万元。
培养产业链链接能手。鼓励创意、创新、创业;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和众创空间;新型商业业态抓住不同年龄人“胃口”……以“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为理念,以1984年秦皇岛确定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为背景,将其废弃厂区升级改造为文旅休闲目的地的秦皇岛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创造的数据不小、意义非凡:孵化创业企业63家,举办各类公益性会展活动百余场次,接待游客数万人次。让工业遗迹散发文化温度,园区打造成旅游新景区、文化新地标、经济新引擎,成为省内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文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