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一项项重大民生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也随之大幅提升。近年来,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县城”“河北省森林城市”“河北省洁净城市”
本报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武小凯 张冠军)2021年以来,广平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一项项重大民生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也随之大幅提升。近年来,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县城”“河北省森林城市”“河北省洁净城市”。
为民造福,让宜居城市跑出“加速度”
交织纵横的城市路网,一头连着群众利益,一头连着城市发展。2022年以来,广平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城区“断头路”纳入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群众出行这个老大难问题。
广平坚持民生优先,一体推进城市“拆、改、建”工程,着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2022年打通大牙线南延和湖西街南延,拆除涉及3个村120户;2023年打通宇康路西延、广源路西延、建设路东延,拆除涉及4个村221户。2022年改造提升市政道路36条、老旧小区27个、城市公厕32座、地下管网7.5公里,新增停车位1220个;打造“四化”样板示范街道4条,粉刷墙体外立面2.7万平方米,便道硬化2万平方米。当前,22条市政道路改造提升项目正在实施,规划新增停车位1500个、新建改造城区公园公厕16座。城中村改造先后拆改董村片区335户、面积40余万平方米,累计腾出土地240亩;回迁安置房正在建设,占地面积88.6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谋划、推进、实施了城区供水提质增效、红星美凯龙综合体、第二污水厂扩容提升、城市交通客运枢纽、全民健身中心、第四中学、开发区小学和幼儿园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跑出“加速度”。
增绿添彩,让宜居城市绽放“新活力”
漫步在占地300余亩的天鹅湖公园,黑白天鹅成群结队,或悠闲游弋或追逐嬉戏,与湖畔亭台楼榭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成为广平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重要缩影。
近年来,广平聚焦生态改善,大力实施城市“增绿添彩”工程,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新建“口袋公园”12个、改造提升23个、规划建设11个,其中建设园、郦景园、美利园被评为省级“口袋公园”优秀范例,新增绿地面积5100平方米。东湖公园驳岸修缮及配套设施全面完成;东环路、新区一街、新区二街等道路两侧新建银杏林300余亩,种植银杏树15300余棵;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工作,新增补植行道树6000余棵;完成40条道路、12处公园游园和22公里环城水系绿地养护,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对有路无灯的腾飞街、建新街南段、体育南路、昆山路等18条道路新装、更换路灯1729盏,亮灯率达到了100%;对西环岛、南环岛、广安大桥等重要景观节点进行了改造提升,推进13条道路亮化提升,一盏盏造型独特的景观灯,让城市更加绚丽多彩。
精细管理,让宜居城市绘就“新画卷”
走在广平县城的大街小巷,路面干净整洁,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井然有序,成为该县文明城市创建的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广平围绕市容优化,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着力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能。实行城区一体化环卫保洁模式,将20个城中村环卫保洁纳入城市管理,实施“四定一考”工作机制,引入市场化竞争,严格优胜劣汰考核;建立主路机扫、洗扫、冲洗和便道推洗、吸扫相结合的环卫一体化组合作业模式,购置各类环卫机扫车辆59辆,城区实现机扫率达到100%,每日保洁时间不低于18小时;加大对环卫外包公司的监管力度,定人、定岗、定责、定路段,对慢行道、人行道、树根墙角等机扫不便部位人工清扫。从停车秩序、市容秩序、园林绿化等十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日报告、周调度、旬点评、月考核工作机制,累计整治各类占道经营6000余处(次)、清理垃圾4500余吨、规范车辆乱停乱放3200余处次,拆除私搭乱建2328处8.2万余平方米、违规建筑89处1.08万平方米、残垣断壁1.46万处、非正常施工围挡280余处1.2万余米,营造了舒适、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扎实推进城市“换装”,新建候车亭48个,改造店铺招牌5800余个,更换标识标牌420余个、果皮箱260余个;大力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整合16个职能部门数字化应用平台,打造城市安全预警、应急指挥、领导决策“三大系统”和16个典型应用,为城市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城市发展,因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后劲十足;城市魅力,因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不断彰显。如今,漫步在广平的大街小巷,交通便捷通畅,城市秩序井然,人文气息浓厚,发展动能尽显,城市的生机活力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