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亚军 王士伟)今年以来,承德市始终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彰显特色优势,筑牢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坚实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布局特色产业,集中精力抓好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休闲农业、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滦河潮河流域中药材、金山岭长城沿线优质果品、京沈高铁沿线平泉香菇5条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带,全市共打造万亩以上示范片区20个,全市“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面积累计达到111.6万亩,占全省88%。以产业园区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域富民产业布局。目前,已累计争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8个,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建成区面积达617万亩,带动农户近28万户,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举全市之力打响“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解决市场不知名、产品不优价问题。目前,已有225家企业、7大类1200余种单品入驻平台,今年共带动入驻企业支农产品销售额达33亿元,“承德山水”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度市场竞争力品牌全国第二名。
加速产业融合,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延伸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实施中国北方菌都建设、燕山特色果园提升等特色产业工程,谋划实施平泉鲜派食品、围场金葫芦中药配方颗粒等36个深加工项目。重点抓好菌菇合成肉、沙棘果油、杏仁苷肽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的精深加工项目,有力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针对农产品的季节性特点,配套建设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冷链仓储设施,保障精深加工项目持续生产所需原材料供应。全市建成50吨以上储藏库1560个,储藏能力25万吨,今年将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8个以上,力争实现食用菌、马铃薯等6类大宗农产品周年储存供应。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实施“农业+”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与休闲、生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生态休闲农业、民宿经济、温泉康养等新业态。全市累计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重点民宿村103个,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推介精品线路21条,1097家民宿经营主体、1.9万个房间全面运营,累计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44.2亿元,产业融合效果逐渐凸显。
突出联农带农,畅通特色产业惠农富农实现路径。推广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方式,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全市共流转土地190万亩,今年谋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64个,总投资359.5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85亿元。193家龙头企业和5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别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预计带动农户10万户,户均增收4463元。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林权、草地等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82.07%。健全完善农民创业专项政策支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全市“一村一品”村累计达到936个,培育特色农产品1084个;发展省级家庭农场171家、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合作社成员年均增收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