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正式进入暑假, 研学游市场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研学游项目受到家长和孩子的青睐,虽然不少研学游的价格比普通报团旅游贵一倍,但却被家长“秒定”。随之产生的特色旅游产品正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复苏向好,释放积蓄已久的旅游消费潜力。今年的研学游有多火?衍生了什么样的新职业?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消费趋势?
研学旅游悄然受追捧
石家庄西柏坡、秦皇岛山海关、张家口大境门、衡水湖闾里古镇、唐山天元谷……河北这些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研学目的地,这个夏天又火了。以衡水湖为例,在湖的东畔闾里古镇,琳琅满目的各式汉服就有2000多套,每位前来研学的孩子都可以“量体选衣”,找到适合自己的。换上汉服,踏上六艺大道,走过“一庙三堂”,行揖礼、拜先贤、泡茗茶,如同从雄汉盛唐穿越而来。百工坊内,还能体验武强年画、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工艺,这种基地、导师、课程“三位一体”的研学旅游模式,深受孩子们喜爱。把课堂搬到景区,体验沉浸式研学是衡水湖“旅游+研学”的精髓所在。
各类研学机构和旅行社则推出丰富多样的研学主题线路,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在行走中收获有趣的知识和体验。如新东方的游学项目依托自身专业教师资源,推出了腾格里沙漠徒步、西双版纳户外探索、穿越河西走廊、航空科技探索、首都文化研学等不同类型的研学线路。“我们西安的研学项目包括了古装情景剧表演、兵马俑非遗手工等丰富有趣的内容,将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把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其中,让学生们在玩中有所收获。”一位带团导师说。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已经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双减”背景下,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研学让孩子走出教室,探索自然,接触社会,通过实践体验达到“知行合一”。这种教育形式已被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广泛认可。去年暑期,携程游学板块就上线了数百条研学旅游相关产品,产品数量是2019年的1.7倍。
早在今年5月份,江苏省泰州市一些备受瞩目的暑期研学游项目就已经被抢购一空。据了解,目前研学游项目主要集中在历史人文、高校探访和科学技术几个领域,而包含清华、北大等高校线路的研学游项目最为热销,部分机构7月份第一期已经招满,正在招8月份的学员。在当地一家研学机构,清北研学游价格是每人5680元。该机构负责人李阿荣表示,该项目推出两周,目前已有100多人报名。
苏州科技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杨昀介绍,近两年研学旅行市场逆势增长,2021年研学旅行人数达494万人次,超过疫情发生前2019年的480万人次,2022年更是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多地着力打造研学旅游场景
当前研学活动受热捧,红色研学游、科技研学游、乡村研学游等层出不穷,研学主题更为丰富,研学范围更为广阔。不少地方瞅准这一利好时机,积极发展研学游这一旅游新业态。
无人机科普研学馆、创客智造工坊、飞行模拟空间……在衡水航空飞行营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通过飞行梦想家一日研学营等基础航空科技研学项目,沉浸式体验无人机飞行,感受航空魅力。
近年来,衡水市率先把发展研学旅游作为深化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深挖研学旅游资源,丰富培育研学旅游基地和课程,着力丰富沉浸式体验元素,打造了以衡水湖景区为代表的生态研学游、以绿康德国农庄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研学游等8大类研学游主题项目和12条研学游精品线路,研学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力争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研学之都。
研学旅游是文旅教育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在省文旅厅全程指导下,衡水市起草编制了全省首个研学旅游产品地方标准《研学旅游产品质量规范》,为全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准则。同时,该市持续加强与国内知名研学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优化研学旅游的产品研发、操作运营,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研学产品。同时,全力推动周窝音乐小镇等有住宿条件的研学基地拓展研学内容,完善研学配套设施,向研学营地转化,打造研学旅游营地示范标杆。面向京津冀等重点客源市场,举办研学旅游专场推广活动,吸引京津冀区域游客来衡水,激发研学旅游市场活力,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研学到衡水品牌形象。
安徽省黄山市同样十分注重研学旅游的发展。黄山市不仅制定研学旅行接待示范酒店评定标准,并建立研学指导师人才库,开展“研学黄山”线路征集大赛,举办研学旅行大会,打造徽文化传承类、纪念馆类等研学旅行新产品。目前,黄山市拥有4个国家级研学基地、22个省级研学基地、市级各类基地和示范点50余个,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8个,先后入选首批“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中国十大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2021研学旅行热门城市”。
研学旅游孕育新职业
这个夏天,很多孩子都在期待一场不一样的研学之旅,如何让“玩”这件事更有意义,“研学旅行指导师”尝试给更多家庭带来答案。那么,“研学旅行指导师”是做什么的呢?
人社部2022年公示该新职业时,将其定义为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具体来说,研学旅行指导师像是导游和教师的结合体,既要像导游一样带领孩子们观光游览、吃饭住宿,还要像教师一样,将书本中的知识设计为一个个课题,带领学生们在玩中探索学习。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旅行指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作为一名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孙雨,目前在宁夏银川市一家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里工作。据她介绍,以前做导游只需要对风景人文进行讲解,而成为研学旅行指导师后,则要着重介绍植被、地形地貌、建筑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研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研学旅行受到了更多家长的青睐,能让中小学生过上丰富多彩的暑假,是让研学旅行指导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2022年全国93家高职院校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该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张杨告诉记者,研学旅行指导师需要既懂得旅游又要理解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因此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更要和产业实践相结合,去了解产业的需求与难点。”
近年来,国民旅游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旅游产品供给全面升级,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短期内迅速扩容。随着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旅游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属性将进一步凸显,研学旅行未来拥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参照海外国家的经验,研学游是一种广泛推行的教育方式,面向广大学生群体建立。国内拥有大中小学在校学生近3亿人,研学旅行的潜在市场规模十分巨大。
伴随研学市场需求的激活,不少旅游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新的增长点。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5590余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其中2019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到1540余家,增速高达60.8%,均为近五年最高。从成立时间分布来看,大多数相关企业成立时间在1至5年之间,占比达到62.76%,其次是5至10年之间的企业,占比为29.92%。
研学旅游成“新宠”,一方面是国民休闲消费多元化升级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旅游业转型升级,逐步打造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体系的结果。“行走的课堂”——研学旅游,拉动的是消费,稳住的是就业,惠及的是民生。
(本报综合:长城网、新华社、央视网、河北日报、洛阳晚报、经济参考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