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君 孙晓波 任俊鹏
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数字经济的推进将极大促进公共治理、居民就业、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数据化,数据产业化”将极大促进我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我省的要素资源、经济结构、竞争格局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从2017年到2022年,我国的数据产量从2.3ZB增至6.6ZB;大数据产业的规模由4700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30%以上。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区域GDP比重约为44%,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约为28%;京津冀城市群的数字经济规模为3.91万亿元,占区域GDP比重约为45%,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约为10%。
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数字领域高端人才不足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发展中的河北来说,相对于京津在数字经济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探索、研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和管理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道路上的基石,包含互联网、5G基站等,在推进不同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中,首要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制定科学性、阶段性的发展规划,用长期发展的眼光来布局未来,专攻当前的核心需求。再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搭建高效率且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现代化社会。全面推动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大5G、人工智能等应用对各行各业数字化渗透的支撑力度。深化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能力,支撑各个行业物联网使用和智能化改造。从而使得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整体布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持力度。
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管理
广义上的数字化指的是结合数字技术,实现该产业多方位、全流程的改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大幅扩展的必要途径,将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生产、在线服务等共同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与数字技术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广泛融合运用,实现全流程层面上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幅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
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就是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其发展的赋能和引导,促使产品智能化,切实提高企业商品和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在线企业服务的能力。数字化转型能够将制造业的优势与网络化、智能化结合起来,实现柔性、绿色、智能化的生产,是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利用数字技术解决企业和行业发展中的问题,重新定义和设计产品、服务,实现业务转型、创新和增长,在实践中加强价值创造、数据融合和平台赋能。
加强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行业的竞争都是建立在核心技术基础上的,人才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加大对数字专业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一是建立数字经济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领军人物、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二是要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数字服务专业技能。三是加强专业数字人才引进,重点引进一批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数字人才,打造数字化发展的领军人才队伍。四是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科研项目立项、成果评估和转化机制,完善科技人员兼职薪酬、股权期权、牵头创办企业等激励措施。
除此之外,强化国内外各大学在培养数字经济高级人才上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加深合作,共同培养出数字经济人才。
加强政府服务数字化
首先,对政府进行数字转型,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管理模式。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国家数字治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完善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编制数字政府建设专项规划或数字政府建设行动计划,加快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改造政府运行和服务流程,加大政府数据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政府获取、分析和使用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掌握和运用大数据发展规律的能力;加快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创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政府。
其次,要深入探索数据资源管理的标准、法律法规,明确数据资产的法律属性,建立数据发布、流通、接收、使用等环节的数据管理系统,为数据资源的使用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功能,对政府职责和权力分工进行明确,对新业态发展的监管体系进行探索;强化对环境的监管,对数据的治理进行优化,同时将政府监管、法律约束、平台自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保障。
聚焦行业核心需求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首要的是瞄准需求、聚焦重点、抓住核心。从实践角度看,智能制造技术装备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市场空间巨大。要将智能成套设备作为重点,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出好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要依托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和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实现高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设备、智能传感和控制设备等五大关键技术突破。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开展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中,创新是首要的推动力量。构建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次的合作创新机制。在企业层次上,要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内部环境。在产业层次上,支持各运营商和服务商构建面向行业、面向各地区的在线服务平台,鼓励互联网巨头或大型制造业企业带头构建技术产业联盟。在社会层次上,对产业联盟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对各种行业协会和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沟通,为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科学的引导。此外,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对技术专利的保护政策,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创造研发环境。
给予充足的财政政策支持
财政和税收政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是多层面、深刻和长期的。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财税政策供给机制,将市场机制与金融作用相结合,提升财税政策供给能力,升级数字产业,让金融成为数字经济企业释放活力、增强动力的助推器。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得数字经济企业可以进行更多的科技研发投入,并大力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让数字经济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行业的主导权。与此同时,要加强在实验设备、通讯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对数字技术进行研发,为发展新的数字经济提供足够的技术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