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积极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培育全国文明单位16家、省级文明单位134家,全国文明村镇19个、省级文明村镇27个,全国文明校园4所、省级文明校园16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14户
本报讯(记者张宝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保持已逾7年的秦皇岛市坚持铸魂育人,努力建设理想信念坚定的信仰之城、文明程度领先的温暖之城、廉洁高效的活力之城、文化繁荣的魅力之城、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质之城、治理效能提升的善治之城。
聚焦思想引领,凝聚崇尚文明共识。秦皇岛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时代文明新风,深化理论宣传普及和形势政策教育,广泛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学习和传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动选树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常态化长效化,赓续城市精神气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好人事迹层出不穷,涌现出烈士墓地的守护者王文彬、“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的沈汝波、43年热心拥军和公益的未淑云、勇救3名落水女孩却失去生命的韩兴博等一批“好人”。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7名、河北省道德模范37名、市级道德模范204人、中国好人47人、河北好人135人,“美城大爱”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港城风骨。
聚焦城市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秦皇岛市坚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力的措施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嬗变,城市发展整体框架加速蜕变。仅2022年,就圆满完成61个老旧小区、5个城中村安置房、2168套棚改安置房、4033套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的建设任务,惠及居民13661户;市政供热、排水、燃气老旧管网改造163.7公里,完成40个口袋公园、20个公园游园建设。改造干线公路162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350公里,新建农村户厕2.9万座,京秦高速秦皇岛段、102国道市区段竣工通车,耀源街等断头路顺利打通,新增公共停车设施9271个,群众享受到了更干净、更便捷、更有序的美好生活。
聚焦便民惠民,增进普惠的民生福祉。秦皇岛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教育、养老、医疗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科学谋划实施民生实事,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让民生更有情怀、更有温度、更有质感。近年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稳定在85%以上。2022年,深化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1.9%。城镇新增就业55915人,完成培训46535人;全市首批84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实现线上智能终端自助办理,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民。完成适老化改造1041户,建成日间照料服务站点192个,为6203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53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完成10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任务,更新健身设施449处,建成社会足球场15片,建成多功能篮球场23片,建成健身步道10条24.8公里,文体教育更加均衡共享。
聚焦习惯养成,培养自觉的文明意识。秦皇岛市高度重视文明培育工作,着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时代新风。近年来积极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培育全国文明单位16家、省级文明单位134家,全国文明村镇19个、省级文明村镇27个,全国文明校园4所、省级文明校园16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14户。7月1日生效的《秦皇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标志着该市文明行为已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力地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