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县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网格聚力、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由分散向统筹、由被动向主动、由单一向协同转变,矛盾纠纷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疑难问题不出县”,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本报讯(记者张隽 通讯员 王书光 武小凯)近年来,广平县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网格聚力、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由分散向统筹、由被动向主动、由单一向协同转变,矛盾纠纷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疑难问题不出县”,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组织引领不具体、不系统、不精准的问题。
广平县把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明确各级党组织抓社会治理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镇村、部门调研指导,推动工作开展。各镇党委书记兼任“一委一庭三中心”负责人,发挥党委政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具体落实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两委”干部担任片区长,组建以镇村和县直部门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约500人的党员平安志愿者队伍,发挥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组织群众表率作用,切实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与问题,增强党建引领治理的群众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结合党建视频培训,将应急管理、矛盾化解等能力作为169个村党支部书记重点培训内容,精准提升社会治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全面加强县、镇、村三级矛盾联调平台建设,解决不衔接、不畅通、不协调的问题。
该县以三级综治中心为核心,打造协调各方、规范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倍增器”。以“六规范、六提升”为标准,改造提升县级综治中心和7镇综治中心,建设县综治网格信息化调度平台,建设30个试点村综治视频监控室,充实7镇接待室、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服务室等功能,使中心功能定位更加准确。以“两所一庭”联调为平台,打造联调联动、职能互补、合力为民服务的“稳定器”。该县结合实行的周约谈月问责、周二信访日、“5+1”信访疑难案件研判、“三色台账”动态管控等机制,明确“四项职责”,规范“五项流程”,健全“五项制度”,进一步发挥“一委一庭三中心”实战作用,推动基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构建全民参与、责任捆绑的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感知度不高、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该县将全县划分为“三级网格+片区”,县为“一级网格”、各镇、县直单位为“二级网格”、169个行政村为“三级网格”,各村又划分若干个片区,在试点村探索推行“一长四员”工作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协同网格片区内的网格员、驻村指导员、义务调解员、联防员,统筹做好信息采集、矛盾化解等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有效解决基层管理服务力量分散的问题。扎实开展“三无”县、镇、村创建活动,筑牢“三道防线”,压实“三个责任”,开展矛盾隐患“日排查”、信访信息“零报告”,精准、及时化解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实行网格“四项捆绑”机制,对因推卸责任、处置不力导致矛盾激化发生“民转刑”案件的,或是在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重要敏感节点管控不力发生问题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