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鹏飞 刘端阳)近年来,高阳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狠抓河湖综合治理,修复涵养河湖生态,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域内河湖环境持续改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该县超前一年完成省定压采任务,积极实施生态补水,深浅层地下水均大幅回升。孝义河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兑现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承诺。
完善体系机制强化管水
织密织牢管护一张网。高阳县在设置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体系基础上,招募“民间河长”、巡河志愿者参与河湖巡查保护工作,以米为单位,划分责任段,实现河湖监管责任全覆盖。
下好“三长”同治一盘棋。深入推进“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司法衔接,加强涉河案件侦办以及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治、齐抓共管的治水格局。
打通最后一公里。2022年8月,高阳县实行巡河员管理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第三方公司成熟管理机制,精简巡河员队伍等举措,充分调动巡河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巡河能效。
统筹河湖治理综合治水
持续清理河湖“四乱”。高阳县先后开展河道清洁、河湖清理、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河湖清“四乱”、河湖长制大排查等系列专项行动,对河湖“四乱”问题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
今年3月份,高阳县开展了河湖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针对河湖“四乱”、阻碍行洪、水体黑臭、公示牌破损等重点问题再排再查再攻坚,进一步巩固河湖清理整治成果,严防新增问题。
建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依托城乡垃圾一体化,高阳县将河道垃圾纳入环卫市场化体系,建立了乡村收集、公司转运、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保洁员、巡河员交叉巡查、双向发力,实现河道垃圾清运网格化监管。
统筹规划水污染治理。强化问题溯源,水岸同治,持续排查、封堵非法排污口,高阳县积极推进市政排放口规范化建设。实施孝义河应急导排工程,新建排水泵站和闸涵,配套应急污水处理设施及控制系统,设置水质监测断面,提升了孝义河水体突发污染事件应急能力,为保障新区水质提供了坚强后盾。
针对潴龙河、孝义河、小白河3条主要入淀河流,高阳县分别与蠡县、安新县、沧州市建立联巡联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跨区域上下游之间河道管理,共同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
着力生态修复绿色兴水
高阳县创新开展“三水统筹、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即“统筹水生态、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彻底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的治水局面,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高阳县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为抓手,构建了集纺织印染、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集中供热、余热发电、渣灰制砖、污水热能利用“七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出一条“高阳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加快实施孝义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潴龙河治理、小白河西支补水河道清理整治等项目,进一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生态。全力推进高阳县环城水系工程,实现清水长流、活水绕城,打造拱卫首都和雄安的绿色生态屏障。
加强宣传引导全民护水
高阳县将河湖长制宣传深入乡村(社区)。在县城显要位置,通过广告大屏滚动播放河湖长制宣传片,增加群众知晓率。
该县组织开展“宣传周”“巡河周”“健步走”“随手拍”等活动,让河湖长制宣传入企业进校园,吸引动员群众参与河湖保护,全面提高群众爱河护河意识,积极倡导“同护河湖水、共享河湖美”的社会新风尚。
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高阳县将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决心,坚持十六字治水方针,聚焦统筹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等河湖长制重点工作,锚定任务目标,拧紧责任链条,紧盯末端落实,打造润泽雄安的清水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建设山水保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