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8版:区域邯郸

杨文庆:倾情调解不言悔

□记者 贾宏博

一场场纠纷得以顺利解决,一个个矛盾得以妥善化解,剑拔弩张的双方最后化干戈为玉帛……每当看到双方当事人最后握手言和时,杨文庆略感疲惫的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倾情奉献,永不言悔。”他说,这既是自己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初心,也是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热心讲理的“明白人”

杨文庆是魏县院堡镇杨三家村人,今年56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年轻时喜欢看报纸看新闻,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比别人了解得多,找他管“闲事”的也越来越多。2016年4月份,深得群众信任的杨文庆被魏县北皋镇人民政府正式聘请为人民调解员。

多年前,北皋镇村民李某与邻居发生土地纠纷,在法院已经终审判决的情况下,李某及其家人由于输了官司,固执地认为法院判决不公,闹出了许多出格的事儿。当地政府以及法院多次派人上门做工作,但李某根本听不进去。

受北皋镇政府委托,杨文庆接受了对李某的调解任务。他一趟趟到李某家里跑,摆事实讲道理,一连3个多月的奔波,终于让李某解开了多年的“疙瘩”。趁热打铁,杨文庆又做通了另一方的工作,对方答应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做出一定的让步。最后,李某彻底想通了,接受了对方的让步,困扰北皋镇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如今,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提起杨文庆,不仅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大名,还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说杨文庆是既热心又讲理的“明白人”。  

不怕麻烦的“大能人”

上为政府排忧解难,下为群众解纷止争,在被北皋镇政府聘请为人民调解员后不久,杨文庆又同时担任了院堡镇、前大么乡政府人民调解员。

院堡镇杨三家村村民张某和杨某是前后邻居,两家之间的关系原本挺好。杨某家的厕所位于张某堂屋的后边,厕所的粪池比一般家庭的粪池都大,由于家里养着两头牛,污水又多,几年前张某的堂屋出现裂缝,张某认为是杨某家厕所常年积水导致,于是双方发生争执。杨文庆到张家讲道理,再到杨家说缘由,从邻里之间财产保护的法律规定,再到乡亲们之间互谦互谅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一遍一遍地讲,一次一次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最后达成和解协议。

不顾家里的“外边人”

几年来,杨文庆共化解了大小百余件矛盾纠纷,妥善解决了十几件信访积案,受到了政府的赞誉和群众的好评。然而,这个名声在外的热心人、明白人,却亏欠了家里许多许多,成了不顾家的“外边人”。

杨文庆弟兄三个,两个哥哥英年早逝,就剩下他一人。家里90岁的老母亲需要他照顾,86岁的岳母因病成了植物人也需要照料,每天接送3个孙儿上学、放学更是离不开人。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七八亩庄稼需要伺候。儿女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照顾老人、接送孩子、地里的农活,这一切都落在他们夫妻两个身上。虽然家里有这么多事情,可当了人民调解员之后的杨文庆却经常不在家,往往在需要他的时候,他却不见踪影。

杨文庆的妻子王社粉,今年59岁,看起来却明显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杨文庆明白,妻子太累了,家里这些事两个人都忙不过来,何况自己又常常不在家呢。不过,杨文庆也没有办法。矛盾调解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一是需要反复家访,去个十次八次都是常事,再则每当调节进行到关键阶段,就得趁热打铁,否则当事人又会变卦,前期的工作就打了水漂。所以这个时候,自己家里再忙也得放下。

“在家的时候少,在外边的时候多,有时候真的分不清他算是家里人还是外边人。”王社粉说。家人的辛苦与劳累、理解与支持,让杨文庆惭愧的同时更坚定了工作的信心。“我会将人民调解作为终生的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杨文庆说。

2023-06-0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8717.html 1 杨文庆:倾情调解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