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笔画为序)
习瑾昆,女,1975年8月生,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2005年筹建心脏研究所。以满腔热忱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用于教学和科研之中。承担教学及临床实习工作,注重实践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指导学生获得河北省政府奖学金、唐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及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河北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王瑾瑾,女,1985年1月生,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曾担任华建集团雄安设计院副院长。主持雄安多个重点片区的城市建筑风貌设计,2021年中标雄安新区重点标志性建筑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并全过程配合施工落地,项目为北京疏解企业提供展示雄安规划、对外交流的平台,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公开发表《新世纪十年中国地域性建筑研究》等多篇论文。获“河北好人”、“雄安榜样”、华建集团“都市总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石津金,女,1979年8月生,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赴美交流访问学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承担包括“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在内的各等级科研课题30余项;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24项;获评河北省省级工法23项;获授权专利18项;编制行业及地方标准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20余篇,研发10余项绿色环保新技术,极大推动了传统建造业从高污染、高消耗模式向生态型、节约型模式发展。
卢勇,男,1965年11月生,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秦皇岛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自主研发的航天用特种抗辐照玻璃盖片连续22年配套国家各类航天器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一次又一次解决了航天领域技术难题。拥有10项专利,全部为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最受关注的科技创新人才、河北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河北省创业功臣等荣誉。
田子强,男,1969年11月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积极从事食管癌的多学科治疗,主动推行食管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理念,目前本组食管癌行新辅助治疗者已达20%,经过以上努力,使本组食管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有较明显提高,2016年底统计已达53.7%。于2015年成立华北食管青年会,2016年成立冀南食管外科协作组,多次召开食管癌腔镜手术学习班,邀请于振涛,陈克能、柳硕岩,姜洪景等专家进行讲座及手术演示,本人也多次进行食管癌全腔镜手术演示,多次在国家级和省会专业会议上发言。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华兴杯”新技术新疗法一等奖、河北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巩雪桦,男,1968年5月生,河北天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山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唐山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唐山市路北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炭基土壤修复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河北省炭基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河北省人居环境整治专家团队岗位专家,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5项。获全国乡村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农业农村部“大国农匠”等荣誉称号。
朱惠英,女,1964年5月生,保定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护师。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护理以及护理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勤奋、踏实、吃苦、上进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院护士工作在防病、治病的第一线,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勤奋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1月23日晚上仅仅用时3个小时,完成3个病区合并安全转移70余名患者,2个病区改造成隔离休息区,腾空住院部2号楼为隔离病区。做把控质量的守门人,在三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制定了符合保定市人民医院实际的新冠肺炎预防与控制方案、制度、工作流程、工作预案等共100余份、保定市人民医院院感防控制度47份、保定市人民医院院感防控终末消毒3份,充分发挥感控督导员作用。2022年获得“河北省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刘西斌,男,1969年12月生,黄骅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在黄骅市率先开展显微外科技术,完成黄骅市首例断肢再植手术,熟练掌握颈、胸、腰椎、创伤及退行性病变开放手术,率先开展关节镜、腰椎后路镜等微创治疗技术。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3篇。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合作进行《骨质疏松对退变性腰椎侧歪手术的影响》项目研究。
刘华格,女,1971年8月生,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重点研究推广蛋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地方品种太行鸡的保种选育工作。制定标准5项,获专利19个,发表文章30余篇。2015年,太行鸡通过国家遗传及资源委员会鉴定,在全国推广,制定了太行鸡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曾获河北省三三三二层次人才、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李海平,男,1970年2月生,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总顾问。为了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种业、心系三农”,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项目28项,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审定新品种26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7个,在研和参试新品系30余个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小麦“育种之星”。其中众信麦998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北片、南片“双国审”,2021和2022年实打实收,创造了亩产898.26 公斤和981.1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即将通过冀中北审定,成为第一个跨越三个生态区的突破性品种,实现“三区审定、九省推广”,在黄淮冬麦区育种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获全国小麦育种之星、全国张海银种业促进奖、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奖项。
李彬,女,1976年4月生,衡水市护理学会理事长、衡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编写论著3部,完成科研项目6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带动衡水护士队伍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通过“湖城护理”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组织公益宣教、义诊活动,让科普造福群众;组建男护士志愿者团队,助力衡水“社会大急救”,赢得良好社会声誉。新冠肺炎疫情中勇挑重担,带领全市护理人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获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衡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杨渝平,男,1976年1月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院长、运动医学科执行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副主任。从2018年12月开始,从北京来到张家口崇礼区,投身于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的建设发展,作为运动医学领域的业务骨干,他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冬奥会结束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奖,杨渝平被评为北京大学冬奥保障优秀个人。
张雪霞,女,1972年11月生,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微生物来源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在创新药和高端特色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技术成果。尤其在抗耐药菌感染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研发中,针对严重制约我国微生物药物研发中存在的菌种发酵单位低、工艺和高端制剂技术落后等瓶颈,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推动行业技术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主持制定国家药品标准8项,获得新药证书1件、生产批件6件,发表论文3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8件。
武一平,男,1968年4月生,邯郸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长期致力于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擅长脑卒中防治、急性心脑血管病的急诊救治以及神经疾病血管介入治疗。在邯郸市率先成立了卒中中心、脑血管病联盟、神经内科专科医联体,形成社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打造了区域黄金一小时救治圈,实现全市脑血管病的同质化管理。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论文3篇、学术著作10余部,担任学术和社会职务20余项。荣获全国优秀医院院长、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卒中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殷小平,女,1978年9月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各级项目19项,发表核心期刊文章50余篇,SCI文章20余篇,参编著作9部,牵头起草发布河北省地方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学科防控技术要求》《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两部,协作主编《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中国传染病放射学发展简史22周年》两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保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高春芳,男,1975年2月生,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煤矿水害防治、矿井物探、矿井水害微震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拥有发明专利3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项、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编写企业标准3项。先后获冀中能源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河北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煤矿安全生产专家等荣誉称号。
郭建明,男,1978年8月生,河北冀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国家医疗建设杰出企业领袖,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科技创新英才,河北省科协智库医疗建筑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围绕我省“三六八九”工作思想、全面推进各项工作。1、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2、支持雄安新区建设;3、保障冬奥、参与国庆筹备;4、积极参加精准扶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5、服务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奋战抗疫一线,多次受到相关部门表彰。先后完成河北小汤山医院、河北方舱医院建设预案,完成“河北省PCR实验室”建设导则,为河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区域医疗中心等提供相关服务;参与黄庄项目设计支持工作,负责项目现场管理及全面技术支持工作;长期为我省疫情防控及医疗建设持续提升提供技术及管理支持。获河北省建设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河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届河北省土木工程李春奖等多项荣誉。
常生强,男,1978年2月生,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现担任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石家庄市市管拔尖人才、石家庄市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立足基础、踏实工作、勤于创新。其在工作中取得突破和创新的同时,也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重大科技项目。技术能力突出,管理能力优秀,先后主持并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石家庄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3项。取得了12项发明专利,有15篇论文先后发表于国内外期刊。
商海昆,男,1965年2月生,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兵器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参加了国庆阅兵。2011年掌握了高密度快速燃烧技术、高压喷射单体泵燃油系统设计匹配等核心技术。2012年担任HTF8V16ZL大功率柴油机项目总设计师,为我国武器系统超重型底盘研制了一款实战能力强、技术自主可控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2021年作为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代表参加了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主持研发的多个项目分获河北省科技三等奖、军队科技一等奖、国防科技特等奖、二等奖等。
焦体峰,男,1978年10月生,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首批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课题,发表NatureCommun等SCI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章/部、教材1部,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1项,入选2022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学者库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爱思唯尔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度《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优秀作者,201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