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郭明华)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邯郸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各项活动,不断提升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素养。
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该市采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活动。一是线上“云直播”。5月12日上午,联合邯郸新闻传媒中心,邀请防灾减灾专家走进邯小应直播间,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云课堂”直播活动,向公众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展示全市各级应急救援力量和能力,广泛动员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线下“搞活动”。5月12日,在社区、学校、企业安排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65场。平时,以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契机,组织安全生产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等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演练活动,共计5.2万余人参与,105万人线上观摩,营造了浓厚氛围。三是全市“广宣传”。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LED户外显示屏、展板、横幅、流动宣传车等,在城镇街道、乡村等循环播放防灾减灾常识,发送公益短信,扩大宣传覆盖面。
增强防范应对准备,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处置保障能力
该市深入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快防灾减灾、物资保障、应急体系建设等规划实施。持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加强农村和社区灾害应急能力建设,以避险避灾为重点,全面开展转移路线标志设立,加强日常演练和转移管理。鼓励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积极开展演练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扩充应急物资储备规模,拓展救灾物资品种品类,鼓励和引导不同社会主体和家庭个人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装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此外,开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强化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广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灾害监测感知能力,加强小尺度、短历时极端灾害的临灾预警,打通灾害风险预警“最后一公里”。
强化统筹协调和多方参与,推动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该市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各行业部门和单位作用,不断完善灾害组织指挥、风险普查评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专家参与防灾减灾政策规划制定、项目论证、风险普查、灾害调查、科普宣传等方面制度机制,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科学性和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