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宏 通讯员 杜俊颖
近年来,衡水市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已建设非遗工坊51家,其中43家位于脱贫地区,帮助1.5万余人增收致富,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至5万元。今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复苏,各类非遗工坊将迎来崭新的春天
趁着空余时间,在饶阳县大尹村镇大王庄村,村民王占湖正忙着绘制内画屏风,随着特制的内画勾线笔一钩一推,灵动秀美的山水风景渐渐呈现在屏风上。如今,这一件件精致的内画作品,已成为他和村民们致富增收的一部分。
凭借学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内画技艺,王占湖近几年都能接到来自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的外销订单,这两年增收近5万余元。“我们只负责产品品质,销路不用操心,在家就能赚钱,这个屏风画工费有800元呢。”说起收入,王占湖喜上眉梢。
在衡水市,像王占湖一样,通过衡水内画等非遗技艺实现增收的农民很多。近年来,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已建设非遗工坊51家,其中43家位于脱贫地区,帮助1.5万余人增收致富,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至5万元。非遗工坊成为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人才振兴”
开展技能培训
培育乡村人才
“配色要均匀,尤其线条的走向要流畅……”在饶阳县东里满乡南韩村,衡水内画非遗工坊带头人王自勇正在指导村民内画技巧,从绘制、坯料磨制、包装装饰等方面,提升大家的内画技能。王自勇告诉记者,在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通过非遗工坊项目,积极组织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到内画学校、农村、工厂等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创作内画产品5万余件,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在“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发布活动上,66个工作成效突出、社会效果良好、人民群众认可度高的非遗工坊案例入选。衡水内画非遗工坊榜上有名,案例名称为《衡水内画走出扶贫新路 赋能乡村振兴》。作为衡水市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典型,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衡水内画,创办了衡水内画非遗工坊,不仅为衡水内画的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也成为全市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衡水市结合非遗产业发展情况,依托本市19个非遗项目,将衡水内画、艺舍家具、阜城剪纸、大营裘皮等39家非遗工坊建在了群众家门口,采用“非遗工坊+农户”“非遗工坊+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面向当地群众开展培训,为乡村发展培育人才,通过提供创业就业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返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推动人才扎根当地,参与乡村建设。目前,全市通过开展技艺培训班、入户指导、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提升从业人员技能、艺能,“扶志”和“扶智”并举,提高内生动力,吸纳了480余家贫困户和17200余名群众上岗就业,带动农村赋闲劳动力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动能。
“文化振兴”
创新产品设计
提升经济价值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通过举办非遗创意作品展、开设非遗文创培训班等系列举措,指导非遗工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非遗工坊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
衡水内画作为衡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代表,将内画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创新研发了衡水三绝、内画艺术酒、内画茶具等50余个新品种。“内画非遗工坊不断尝试将时尚和实用融入非遗,迈出了非遗项目跨界融合新步伐,演绎了非遗传承新精彩,我们也将不断探索非遗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王自勇说。
而作为武邑县硬木雕刻产业龙头工坊之一,艺舍家具工坊在保护、传承、巩固古典家具主阵地的同时,也创新开发出根雕、文玩、茶道等非遗衍生品。阜城剪纸产品实现了从传统图案到来样加工到自行设计的飞跃,融入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服装设计、邮票设计、动漫等方面。
非遗工坊产品在创新发展中融入文化新内涵、潮流新元素,深受年轻人喜爱,也更加贴近现代生活,销量逐步上涨,百姓“钱袋子”更鼓了。
“产业振兴”
延伸产业链条
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集非遗工坊带头人一起探讨和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分享新媒体平台直播带货成功案例,帮助工坊产品入驻天猫、淘宝等网络平台,极大拓展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在促进内画产业发展中,形成了原材料加工、磨制、绘制、包装配饰等一系列生产延伸链条,在全国知名景区、星级饭店设立内画表演销售点90余个。阜城剪纸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到规模生产再到推广营销的产业运营模式。艺舍家具通过大力推动古典家具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延长古典家具制造产业链,由“白茬批发”逐步向“成品批发”到“品牌销售”转变,打造了技术研发、家具销售、人才培育为一体的硬木雕刻文化产业园、硬木雕刻精品园等园区。
创建内画小镇,打造非遗工坊,带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饶阳县依托“内画小镇”建成刘晖内画艺术院、刘晖民俗园等乡村旅游特色点,召回流失的艺术人才近百名,累计吸纳脱贫就业人员304人,带动78户脱贫户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7000元提升为17500元,依托互联网建立网络销售平台,脱贫创收达520.4万元。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展现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卓越成就。今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复苏,各类非遗工坊将迎来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