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慧岩
渤海湾畔,黄骅港,海风阵阵,巨轮靠泊,沧海潮涌。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了黄骅港煤炭港区。
总书记强调,河北区位优势独特,海运条件便利,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号角已吹响,拥有487公里“黄金海岸线”的河北,正在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渤海之滨的能源大港
我国煤炭产区主要在北部、西部,消费又集中在东部、南部,煤炭的长距离调配运输一直是个重要问题。
河北省内有大秦、朔黄、蒙冀三条主要煤运通道,经河北港口下水中转,输送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从陆运到海运,黄骅港这样的能源港口无疑要承担重要使命。
为什么是黄骅港?先看看它的位置。如果把渤海湾比作一张弓,黄骅港正处于把手的位置,就是人们常说的“渤海湾穹顶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好位置就是优势。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枢纽港口。黄骅港煤炭港区是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对内还辐射雄安新区、冀中南和鲁、豫、晋、陕、内蒙古等地区。
1997年11月,黄骅港煤炭港区开工建设,主要负责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下水外运工作。
历经26年发展,如今,黄骅港煤炭港区拥有煤炭泊位17个、杂货泊位4个、油品泊位1个,拥有全国首个煤炭装卸全流程自动作业线。每年超2亿吨煤炭在黄骅港下水运送到国内各大电厂,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国家能源集团60%的煤炭要从这里下水。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煤炭吞吐量超25亿吨,电煤保供量也居全国第一。
煤港的绿色生态建设也一直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总书记强调:“煤炭也是我国当前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并非不要煤炭,而是要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军说,曾经的黄骅港“天乌蒙,水灰黑,甚至连树都是黑的”,而现在天蓝水清。
改变背后是高科技支撑。
“为了改变煤港污染顽疾,我们自主研发煤港作业全流程抑尘系统,实现了煤炭装卸的清洁生产,并建起覆盖全港区的智能生态管控体系。”李洪军说。
目前,黄骅港是国内首个获评AAA级工业旅游景区的煤炭港口,还先后获得“亚太绿色港口”“中华环境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从“一煤独大”到“综合服务”
除了输出煤,黄骅港还能干什么?答案在沧州黄骅港平面图上。在这张图上,除了煤炭港区,综合港区、散货港区、河口港区以及航道清晰明了。
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河北围绕把黄骅港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的目标定位,坚持国际化视野,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如何破局?
完善码头建设、拓展货种货源渠道、新开内外贸及集装箱航线……黄骅港逐渐由单一煤炭港转型为综合港口。
目前,综合港区已建成泊位17个,散货港区建成泊位4个,河口港区建成泊位5个。也就是说,黄骅港除了输出煤,还有矿石、粮油、通用散货等业务,而且这些非煤货物业务也蒸蒸日上。
看一组数字。2022年非煤货物吞吐量10230.12万吨,同比增长17.83%,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黄骅港非煤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月8日,非煤吞吐量达到1125万吨,集装箱11万标箱。
“十四五”期间,黄骅港谋划建设涵盖集装箱、煤炭、矿石、LNG、原油等22个码头共41个泊位。
港通天下,志在万里。黄骅港开辟了32条内外贸航线,航线可通达全球各大港口,加入了世界物流护照计划,同3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共200余个港口有通航往来,主要货类涉及煤炭、铁矿石、油品、粮食等多个种类。
今年5月6日,黄骅港直达日本的集装箱外贸航线首次开通。与之前到其他港口转港相比,黄骅港直达日本航线可省时7天左右,每箱节约成本100至200美元。
河北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子玉在开航仪式上说,直达日本集装箱航线开通后,将进一步增强黄骅港对外开放水平,为冀中南、晋西北乃至广大西北地区企业深度对接RCEP市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辟新通道。
港口雄开万里流
河北487公里海岸线,港口也是形若珠串。从北到南,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依次排开,就像海岸线上的明珠,闪闪发光。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考察时听到河北将港口资源整合成立了河北港口集团。总书记赞许:“要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投资建设、统一运营,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优势。”
去年10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实施省内港口资源整合,重组成立了河北港口集团,承担全省港口投资运营主体职能,港口主营业务主要布局在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综合港区。
这对于重塑河北港口发展新优势,打造河北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开启河北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河北也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等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显示,2022年河北港口集团实现货物吞吐量7.33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今年一季度,河北港口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94亿吨,同比增长14.1%;实现利润总额7.4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煤炭和矿石两大主导货类合计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全球最大干散货港口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大港建设不断释放新动能。2022年,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沿海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198.4亿元,比2021年增加87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河北外贸也迎来了大跃升。进出口总值达到143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增速高于全国12.2个百分点。
5月13日,河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黄骅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功能布局,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未来,河北将继续坚定信心决心,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不断提升港口辐射力、开放竞争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