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宏亮 孟笑雨)日前,三河市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律法规,从公务员考试招录、调任选任、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种途径入手,全过程把关,精准发力、靶向用力,畅通公务员入口,为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三河市坚持招录计划“最大化”,拓宽干部的源头活水。在摸清编制空缺情况下,全面盘点到龄退休人员情况,将空缺编制“最大化”进行公务员招录计划申报。充分发挥四级联考主渠道作用,通过分析研判公务员队伍专业缺口和能力短板,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合理规划招录专业要求,加大对园林规划、城市建设、土木工程、应急管理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招录,用活职位资格设置条件,保证干部队伍质量和梯队的合理性、连续性。近五年共招录公务员134名。
依托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实际,三河市充分利用与京津地缘相接的区位特点,发挥协同发展排头兵作用,“最优化”用好公务员调任、选任这支“点睛笔”,尤其是针对三河燕郊高新区的四个街道疏解北京人口多、社区规模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启动了调任工作,将一批事业单位中专业稀缺、能力素质突出的干事创业人才充实到街道公务员队伍中,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同时,将一批事业工作人员、优秀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通过换届选举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去,极大范围优化了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结构,增强整体功能。近年来,三河共调任公务员27名、乡镇选任公务员28名,为协同发展提供了队伍保障。
同时,三河市坚持贯彻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对转业干部学历、专业素养、特长、立功表现等信息与安置岗位进行匹配分析,增强安置计划的针对性,有效将军转干部作为公务员队伍的重要补充,安置好、使用好,着力推进军转干部由军事人力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转化。近年来,该市共安置军转干部16人,营造出支持国防建设、关心爱护军转干部的浓厚社会氛围。在妥善安排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的基础上,加强安置后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军转干部在公务员岗位上再立新功、再添新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