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6版:区域保定

一泓清流入淀来

——保定市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蜿蜒流淌的拒马河。 许增利 摄

珍稀鸟类卷羽鹈鹕现身涞源湖畔。

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现身拒马河。

高阳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持续提升。高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通讯员 杨虎 吕子建 贾浩然 徐畅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坚决承担起入淀河流水质改善的重任,系统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7条主要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了Ⅲ类及以上,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风景画

近年来,保定市系统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建成污水处理厂57座,处理能力192.8万吨/日,比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50%,为白洋淀生态补水50多亿立方米,7条主要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了Ⅲ类及以上。

“现在府河的水质和周边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河水清澈见底,还时常有白鹭前来栖息觅食。”58岁的李建国是土生土长的保定人,家住府河旁的莲池区窑上村。

住在河边的这些年,他见证了府河的巨大变化,“以前窑上村这一段府河,到了冬季经常能看到垃圾和油污。现在,这河水不但越来越清澈,水鸟儿还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东湖那边的黄花沟桥,我上次看到30多只大白鹭齐整整地站在岸边,多少年都没见过这么多鸟进城了。”

鸟儿不仅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也是最客观的“环评师”。

3月24日,涞源县涞源湖畔发现5只罕见的卷羽鹈鹕。这种鸟也叫“大嘴鸟”,个头大、食量大,活动空间需求也大,对环境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动物。附近群众都说,当地此前从未出现过这种鸟。

涞水拒马河发现的中华秋沙鸭,徐水瀑河麦田里发现的大鸨,瀑河水库旁同框的30多只黑鹳,这些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频频在保定现身,反映出保定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极大改观。

2017年以来,保定市通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7条主要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了Ⅲ类及以上,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风景画。

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在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中,改善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治本攻坚之策。白洋淀上游流域,90%以上在保定境内,保定治水任务尤为艰巨。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把白洋淀上游流域的治理和保护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坚决承担起入淀河流水质改善的重任。

去年夏天,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专家发现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白洋淀繁殖育雏。对水环境要求极高的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落户,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佐证。

“为保一泓清流入淀,筑牢白洋淀上游生态屏障,保定市建成污水处理厂57座,处理能力192.8万吨/日;主城区和平原县城建成区主干道路市政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2021年—2022年主城区调查检测并封堵切改排水管网雨污混接点1409处。在主城区河道实施近生态的修复保护,深入推动黄花沟综合整治工程,倾力打造环城水系项目建设,主城区水生态环境面貌大幅提升,城镇基础设施韧性和弹性得到提高。”保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保定市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实现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796个入淀河流沿线傍河村庄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1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地处白洋淀上游流域,近年来,保定市以持续改善主要河流和白洋淀水生态环境为目标,整治补水河道,疏通生态补水线路,实现20多条河道常年清水流动,白洋淀水位持续保持在8.3米至8.8米高水位运行。

在蠡县,随着县城河道改造提升完成,补水后的月明河南北绵延,告别曾经的“臭水坑”身份,与两岸景致共同演绎出一幅秀美画卷,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草绿了,水清了。我们每天都到这儿来锻炼身体。这要是以前,谁都不愿意来。”谈起河水的变化,蠡县辛兴镇湖村村民张红生深有感触。

据蠡县水利局副局长李立辉介绍,蠡县全力加强河流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农业面污染源治理工作,每三天对全县河流断面抽样监测一次,确保不让污水进入白洋淀。

过去,白洋淀上游很多河流断流,“活水”成为“死水”。为了打通“外循环”,保定市通过科学调度水库水,积极协调南水北调水等对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2017年以来向白洋淀上游河道生态补水逾50亿立方米,其中2022年补水14.75亿立方米。

近日,保定市印发《2023年主要河湖生态补水实施方案》,按照“量水而行,保障重点”原则,根据各主要河流现状、引长江引黄河工程布局和水源条件,积极争取外调水,用足引江水、引黄水,用好水库水。今年,全市利用本地水库水向河道补水1.91亿立方米,通过引黄应急补淀线路利用引黄水向白洋淀补水2亿立方米,持续改善全市主要河流和白洋淀水生态环境。

为了不让污水流入白洋淀,保定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5088名。从2017年开始,保定市各级河湖长持续开展河湖清理行动,累计清除各类河道垃圾1100余万立方米,封堵入河排污口2024个。

每周两次巡河,已经成为保定市蠡县湖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强雷打不动的工作。2017年,他成为月明河湖村段的村级河长。作为基层河长,冯志强既是巡查员,又是宣传员,除了开展河道巡查工作,他还加大宣传,提高村民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依托“河湖长”制,保定持续开展以河道垃圾、非法排污、涉河违建违障、非法采砂为主要内容的河湖清理行动,全力推进南拒马河、白沟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山区国考断面上下游生态缓冲带建设修复。

“我从小生活在月明河边,对这河有很深的感情,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河管护好。”冯志强说,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月明河恢复了儿时的清澈,站在岸边也找回了童年的感觉。

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保定市整体生态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草长莺飞、鱼翔浅底、山绿水秀的美好生态画卷正在古城保府大地徐徐展开。

2023-04-11 ——保定市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5812.html 1 一泓清流入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