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郝艳红)为强化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2019年年初,我省发布了《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跃升计划》),提出了“六个一”创新工作思路,将全省167个县(市、区)按科技创新能力,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类,并通过开展县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印发监测评价报告、实施专项资金奖励、开展针对性辅导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开创了县域创新的崭新局面,创新型河北建设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县域科技创新
形成新格局、新气象
2022年,省科技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联动实施“四个一批”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盯末端、强服务、促发展”支持市县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支持市县科技创新的有力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县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领域,结合实际出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政策。省、市、县联动推动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数据显示,2021年,16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合计达到52.53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12.32%。其中,唐山市曹妃甸区2021年财政科技支出达到4.1亿元,全省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达到亿元以上,15个县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超过2%,122个县(市、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实现不同程度地增长。
企业创新动力增强
发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科技创新当成发展的第一战略,大幅增加科技投入,积极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四年来,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基本都实现翻番。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企业逐渐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层次得到很大提升。县域监测评价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全省167个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456家,是《跃升计划》实施初期的3.7倍,24个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百家,较《跃升计划》实施初期增加了20个。石家庄市桥西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6家,为全省之最。
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科技支撑取得新成效
各县(市、区)均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延长和补全县域产业链条、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建立创业孵化、成长扶持、发展壮大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跃升计划》实施初期增长近4万家,增长比例达到74.9%。
通过《跃升计划》的深入实施,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A类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唐山市丰润区由跃升计划实施初期的C类县跃升至A类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80亿元,较实施初期增长了21.89个百分点。保定满城区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聚焦构建“京津研发、满城转化”创新体系,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协作,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翼齐飞”,2022年满城区由B类跃升至A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29%,较跃升计划实施初期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
“接下来,省科技厅将在继续深入实施《跃升计划》的基础上,用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跃升奖励政策,激发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加大对县域科技创新的帮扶指导、精准化辅导,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建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