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宾
“有事找刘根”,这是雄安新区雄县张岗乡百姓的口头禅。“刘根”是谁?刘根,大名是刘根利,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15个年头,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已成功调解了上千起矛盾纠纷案件。雄县首个以他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刘根工作室”,现已成为人民调解的闪亮品牌,在基层社会治理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方面,充分发挥了“润滑剂”和“减压阀”作用。
履职尽责
以实干助力成效
人民调解员的职责是调解民间纠纷,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的身影。
“责任,是我做好调解工作的主要动力,做好调解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调解员刘根利如是说。
大家评价他,说他不怕苦、不怕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分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哪里有需求,就义无反顾地奔向哪里,始终把调解工作放在第一位。
工作以来,他走遍了张岗乡所有村庄,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件,仅去年一年就调解纠纷93件,包括重大疑难纠纷 7 件,涉案金额高达2200万元,有效化解了2起群体性信访事件。
用情动人
以真心换取信任
在调解过程中,除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更要注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式。
某村村民惠某之夫孔某承包了裴某等37户127亩土地,双方达成口头协议,2021年孔某去世,裴某等人提出孔某三年的土地承包费未给付,因无法核实,双方就承包费给付问题发生纠纷。
刘根利了解情况后,联合张岗乡司法所,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厌其烦地进行走访,本就患有腰椎病的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做了大量细致有效工作,最终惠某与裴某在内的 37 户达成协议,此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从此,“有事找老根”这句口头语,在张岗乡广为流传。
调处有方
以能力获得真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矛盾纠纷的发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干调解工作,光有热情是不行的,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村情民意、法律常识、调解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调查研究、总结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实践,刘根利能熟练运用换位思考、苗头预测、模糊处理、褒扬激励等方法解决各类“疑难杂症”。
“调解看上去尽是些小事,却蕴含着大学问。在相同的一件案子面前,调解当事人不同,那么调解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就像是中医诊疗,需要望闻问切。” 说起这些年的调解工作,刘根利深有感触。
基层问题基层办,人民调解为人民。让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打通了化解群众矛盾“最后一公里”问题,走出了社会治理“访调对接”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