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社会民生

可及性 普惠性 便捷性

我省积极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大格局

雄安新区容西片区云溪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做操。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本报讯(记者李梦颖 高佳)从4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以可及性、普惠性、便捷性为目标,积极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筑牢校家社协同育人“两大阵地”,积极打造我省校家社协同育人大格局。

已建成校内家长学校1.47万所

完善协同育人制度体系。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巩固发展校家社相衔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等重点目标,提出4方面13项具体措施,推动河北协同育人工作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印发《河北省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研究制定6方面21项具体举措,一体化绘就“十四五”期间河北推动家庭教育和协同育人的工作蓝图。

筑牢协同育人“两大阵地”。我省持续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建成以校内家长学校为主,以“电视、广播、网上”三大媒体家长学校为辅的“三校、一网”家长教育阵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校内家长学校1.47万所,覆盖85%的中小学、幼儿园。依托河北家庭教育网、“义方家长”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建成河北网上家长学校。同时,我省着力打造“知子花开”巾帼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2021年以来,建设线下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5400余个,省级示范妇女儿童之家2480个,为家庭教育提供活动阵地。开通“知子花开家长学堂”微信公众号、“知子花开爸爸妈妈上学堂”电视广播栏目等信息化平台,开办家教培训等指导活动1.4万场,服务家长1000多万人次。

建强协同育人“三支队伍”。一是建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队。我省深入实施“家长委员会建设提升行动”,基本实现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全覆盖。加强家委会、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成立省市县三级家长学校专家团。二是壮大巾帼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队。2021年以来,我省邀请先进模范代表加入“知子花开·巾帼家教指导服务站”,持续壮大社区家庭教育服务队伍。三是打造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工作队。我省成立省市两级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组建省市县校四级家庭教育讲师团。

加快推进中小学家庭教育示范区建设

大力推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好用好省市县校四级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巡回宣讲活动,壮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力量。建好用好家庭教育实践基地,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家教茶座”试点工程,拓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场所。

举办丰富多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组织《新学期家长第一课》、“六一圆梦红包”等富有河北特色的公益活动,聚焦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广泛交流、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组织开展河北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将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师生深入城乡社区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积极营造校家社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加快推进河北省中小学家庭教育示范区建设,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协同育人先进典型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校家社协同育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借助各类平台,传播协同育人经验成效,努力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抓学校主导,搭建协同育人工作平台。学校是教书育人主阵地,将充分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密切家庭学校沟通交流,严格落实家长会、家访等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别开展1到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

抓家庭尽责,推动家长育人能力提升。家长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未来将持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推介,探索推行家庭教育清单制度,帮助父母厘清家庭教育责任,主动协同学校教育,积极引导子女体验社会。加强“河北家长在线”等微信平台建设,常态化开展《新学期家长第一课》等,提升家长育人水平。

抓社会支持,营造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健全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普遍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知子花开”巾帼家教指导服务站等,2025年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建站(校)率分别达90%和80%,服务站每年至少组织4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扩大社会育人资源供给,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外培训治理。

将家庭教育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内容

注重资源供给,加大协同育人公益服务。各地要积极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服务指导站点优秀师资力量,开展家庭教育巡讲宣讲。鼓励高校、中小学等选派优秀家庭教育专家“送教上门”,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注重专业支撑,强化协同育人智力保障。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协同育人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完善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将家庭教育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内容。鼓励高等院校面向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

注重宣传引导,打造协同育人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精准解读协同育人政策举措,广泛宣传协同育人成效经验,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协同育人良好氛围。

2023-04-06 可及性 普惠性 便捷性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5464.html 1 我省积极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