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6版:区域保定

保定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保定市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场景,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更加创新多样。今年,保定市还将新建73座书院,主城区建成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所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本报讯(记者李慧英 通讯员宛若卿)累计建设公共图书馆21家、文化馆(群艺馆)21家、美术馆17家、博物馆40余家、书院71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8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395个……2022年,保定市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场景,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市、县两级均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保定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更加健全,保定市新建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安国市、顺平县、定兴县、高碑店市、竞秀区新建文化设施已基本完工;蠡县、唐县新建文化设施已开工。同时,改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保定市“四馆”率先实现改造提升,总面积由1.5万平方米增至4.5万平方米,完成10个县级文化馆、11个县级图书馆的新改扩建,实现县级“两馆”脱胎换骨;谋划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易县、望都、高阳、清苑、博野等县区目前已完成建设规划,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高品质的文化需求。目前,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县级“两馆”建筑面积和建设质量空前,全市所有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构建。

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文化保定·乐享生活”主题,保定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活跃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节日期间,全市共开展文艺演出、春节送福、非遗展演以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唱·大家跳·大家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等活动1600余场,为人民群众奉送了丰富的“文旅大餐”。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近几年每年发放文化惠民卡5万余张,发放文化惠民券100余万张,连年领先全省。高端文化活动彰显品质,《生生不息梨园情》亮相2022央视春晚,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保定戏曲魅力;“2022·关汉卿戏剧展演季”被列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重要品牌活动;第十七届“文华”奖6部剧目在关汉卿大剧院成功上演;舞蹈《人民英雄纪念碑》斩获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金奖;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办的“新传承”中国陶瓷艺术展览将于近期开幕,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端文化大餐。

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更加创新多样。2021年保定市完成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保定市群艺馆通过文化“云”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了一批艺术体验电子设施。保定市美术馆利用文化“云”平台,发布多项展览活动,观众可即时掌握。同时,结合“书院之城”创建工作,该市创新性打造了一批书院、社区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服务延伸至最基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今年,保定市还将新建73座书院,主城区建成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市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所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完成8个脱贫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示范项目,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等公益活动1000余场,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2023-03-2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4922.html 1 保定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