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人,这是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预期目标,是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最高的。
社会上真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吗?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不少人都提到了新就业形态。你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什么是新就业形态?简单说,就是工作时间不固定,办公场景很灵活,只要有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就业,像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陪诊员等都在内。余兴安委员就看好这些新职业的潜力,他有数据为证:“2021年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企业微信等微信数字生态,就衍生出4618万个就业收入机会。”
新岗位来了,哪些人愿意挑战呢?顾雪代表在调研中发现,90后已经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主力军,95后新职业从业者占比超过20%,他们大多处于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90后的李乐乐就是沧州市区的一名陪诊员,接受过专业护理教育,有医院实习经历,熟悉就诊流程,但一些患者的“不信任”也常常让他苦恼。
新职业还没被认可怎么办?代表委员们来给添“底气”了。梁倩娟代表就呼吁,各大互联网平台要给予正能量的返乡创业者新媒体账号更多流量支持。齐为民委员建议说,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动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就涉及劳动者权益的事项开展协商。还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完善用工和社保政策。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系着经济大局。开启就业新赛道,还看各地真功夫。(记者 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