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4版:国内国际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新华社记者 胡喆 陈席元

开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新阶段,有哪些新举措新进展?国新办24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进行解答。

谈基础研究:建好平台 尽展其能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科学研究的特点是越往前走,越觉得不理解的东西越多,这是科学家基本的认识,也是对科学敬畏的态度。我们国家到了这个阶段,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参与基础研究的主体和基础研究的投入,理所当然应该更加重要。”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会围绕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这条主线,把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自由探索这三方面平台都建好。

谈创新主体:创新不问出身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达40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达50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68%。

“把企业明确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介绍,科技部近年来一直在政策、要素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不问出身,无论企业是大是小,无论企业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都应该在创新过程中享受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规则的公平。科技部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支撑,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创新的政策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吴朝晖说。

谈人工智能: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技术,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介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科技部成立了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和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启动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确定了以“基础软硬件”为主体、“基础理论”和“创新应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研发布局。

“下一步,科技部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在重大应用场景中锤炼技术,升级迭代,培育市场。三是推动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体系。四是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合作。”陈家昌说。

谈科技合作: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人类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介绍,我们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同时,举办了48场政府间科技合作会议,新签和续签了25项科技合作文件。

“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政府间对接、深化民间交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重点区域、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布局新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在国家国际科创中心实施一批制度性政策性改革举措,并加大我们国家科技计划对外的开放力度。”张广军说。

谈人才驱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都围绕人才开展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介绍,科技部始终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把解决科技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科技部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强化国家使命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类人才资源,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保障激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解敏说。(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2023-02-25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3010.html 1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