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廊坊市深入推进教育提升提质工程,下大力气补短板、促均衡、提质量、惠民生,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全部县(市、区)和廊坊开发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
本报讯(记者祝雪娟)近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是“廊坊市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近年来,廊坊市深入推进教育提升提质工程,下大力气补短板、促均衡、提质量、惠民生,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全部县(市、区)和廊坊开发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先后被教育部列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为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廊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廊坊市将深入实施“六项工程”,即:党建领航工程、扩容增位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名师培养工程、素质拓展工程、改革赋能工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廊坊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该市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市县教育工委机制,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联系学校制度,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加强教育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突出抓好防溺水、防欺凌、校车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校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深入实施扩容增位工程。今年廊坊市谋划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20个,预计增加学位1.3万个。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年内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0所。实施县域高中帮扶计划,推动廊坊开发区、文安、固安等县域高中改扩建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推动香河等5县启动职业学校改扩建或迁建,加快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迁建工程落地建设。
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廊坊市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指导师生提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专题教育等优质资源使用率,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功能,持续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双减”走深走实,加大联合执法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深化“五项管理”,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指导县(市、区)出台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实施细则(暂行)》,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加强与京津名校合作交流,引进名校名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廊坊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深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廊坊市建立教师编制保障机制,从今年起逐年确定补充目标,持续补足教师编制。完善师德师风监督考核制度,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月活动,挖掘师德师风典型,宣传表彰师德师风楷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提升新课堂驾驭能力为重点,分学科、分专题、分批次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实施廊坊名师培养工程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组织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研修,到名校跟岗学习,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
深入实施素质拓展工程。该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进”工作和“大思政课”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全面实施“五育”并举,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阳光体育运动、美育浸润行动、科技创新大赛、研学实践旅行等素质教育活动,以德育塑造学生灵魂,以智育提升学生素养,以体育铸就学生健康体魄,以美育培养学生健康审美,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生活技能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入实施改革赋能工程。廊坊市统筹推进“三区”建设,特别是加快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重要成果和可复制样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办学机制改革、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系列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充分激发学校和教师队伍发展活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