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齐彦红 通讯员 张博
“噔噔噔……”随着鼓点急促响起,一台台家乡戏接连唱响,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元宵节当天,邢台市信都区羊范镇北唐村的“戏曲大舞台”拉开大幕。
“游客一批接着一批,俺这生意好得很。”小吃摊主刘龙刚忙着为顾客制作、打包,收款提示音不绝于耳。今年34岁的刘龙刚之前长期在外务工,自从村里发展了旅游业,便回村摆摊做起了卖小吃的生意。没有租金,时间灵活,一天下来能有个几百元的收入。
“有了人气,才有财气。我们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提升,不断增加游玩项目,就是希望让‘美丽资源’催生‘美丽经济’。”北唐村党支部书记李岩为告诉记者。
走进北唐村,村间道路干净整洁,美丽的小游园随处可见;二百亩荷花塘连绵成片,风景如画;建设在树林间的“树屋”民宿充满趣味;白兔、鸵鸟、孔雀等动物为村庄增添着别样的生机;垂钓园、网红桥、儿童乐园是大人孩子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时常举办。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2022年,该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万元。
近年来,北唐村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立足本村近郊区位、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生态+文化”“景区+农家”“旅游+电商”等新型乡村旅游模式,以文旅融合构建乡村体验的新空间,让游客乐享多元度假生活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我们对全村集体用地未利用地、集体农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旅游综合体,让全村旅游项目串珠成链,提升游客体验感,增加就业岗位。”在全新的规划设计下,北唐村“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古老的窑洞变身美术馆和图书馆;曾经经营松散的蔬菜大棚,种上羊肚菌、西红柿等高效农作物,由集体统一管理,打造成采摘园;创新菜品,打造风味独特的语荷餐厅……随着村内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村民就业增收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去年9月,北唐村成立了电商中心和新媒体中心。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手机屏,一场场直播活动,让村里的美景被更多人看到,之前无人问津的山货也成了香饽饽。村民王唯在电商中心当物流员,理货、质检、称重、装箱、发货,既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宽裕了不少。
52岁的村民唐振芬,同样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在村语荷餐厅做配菜工的她,常常忙到深夜。“游客多,生意好,俺也有了稳定收入,再也不用离开家四处打零工了。”
在北唐村,像刘龙刚、王唯、唐振芬这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房车营地、文创商业街等旅游板块,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全力让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谈到村里的发展,李岩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