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6版:区域保定

曲阳粗瓷艺术绽放新光彩

闫玉伟和他的“子非鱼”系列手刻主人杯。葛淑霞 摄

粗瓷作品——茶叶罐。

技工在进行粗瓷拉坯作业。

□通讯员 葛淑霞 李秀哲

曲阳是闻名全国的雕刻之乡、陶瓷之乡。唐宋年间,定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其中官窑生产的瓷器被称为定瓷,民间生产的瓮、缸、罐等用品被称为粗瓷。尽管瓮、缸、罐已经基本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当地粗瓷烧制技术却从未断代。闫玉伟就是曲阳粗瓷烧制的领军人物。

“粗瓷传承定窑工艺,融合曲阳雕塑文化,造型古拙质朴,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对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闫玉伟介绍,当代曲阳匠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研发出了粗瓷茶具、粗瓷摆件、粗瓷雕塑、粗瓷酒具餐具等系列产品,让曲阳粗瓷重新走进了大众生活,成为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今年43岁的闫玉伟从事雕塑20多年,曾先后荣获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称号。2011年,闫玉伟独辟蹊径,在家乡北孝墓村成立了集粗瓷陶艺研发设计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衔泥坊”陶艺工作室,立志让古老的曲阳粗瓷艺术绽放出新光彩,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我们通过网上销售,去年总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远超线下销售额。线上销售没有中间商,同等价格利润要高出许多。”闫玉伟介绍,目前,工作室的20多名车间工人都是当地村民,5名直播员,十几个直播账号每天能吸引十几万粉丝。这些直播员原来大多是普通农村妇女,经过一年多的锻炼,现在最优秀的直播员月收入有时超万元。通过网络直播,他们把各种创意十足的粗瓷日用品和工艺品销到了全国各地,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曲阳定窑文化。

在竞争激烈的陶瓷行业,能不能站住脚的关键在于原材料研发和造型不断创新。多年来,闫玉伟四处搜集陶瓷烧制的相关书籍资料,并整理出一本厚厚的关于煮茶器研发的手写资料。“经过反复实验,我们将自研原材料与本土原材料嫁接,成功开发出低膨胀系数陶瓷,也称作可以‘煮’的茶壶。”闫玉伟指着身边的一款电陶炉说。

在造型创新方面,以闫玉伟为代表的曲阳粗瓷匠人,将曲阳石雕的刀法技艺融入粗瓷制作,使作品既有石雕的印迹又有粗瓷粗犷原始风貌。他们坚持纯手工制作,不一味追求产量,每件作品都经过揉泥、拉坯、刻花修坯以及两次高温煅烧,泥石之器在1300多度的窑炉里得以凤凰涅槃,呈现出一种低调奢华的风格。

作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闫玉伟还将自己对人生哲理、生活体味和时代特色的感悟浸润于作品中,并使之成为瓷粗创新的源泉——老屋房檐手抓壶、老门壶、瓜形干果盘、瓜类香薰系列、子非鱼系列等,取于自然、用于生活、归于田园,散发出浓浓的乡土味和烟火气,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曲阳定窑粗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定瓷粗瓷厂家(作坊)多达200余家,从业人员近2500人,年产值达2亿元。仅位于定窑遗址一带的灵山镇岗北村、灵山村、郭家庄、韩家村、燕川村等5个村,就有粗瓷生产企业和作坊15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如今的定窑粗瓷,已成为曲阳产业和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3-02-0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1932.html 1 曲阳粗瓷艺术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