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文君 康紫祎 马宁 张瑞雨 郑可欣)今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石家庄市委驻会副主委王丹提出,提升县域人才引聚的数量、质量,带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县域集聚,是当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受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县域对人才的吸引力一直处于弱势。如何提高县域的人才“增量”?王丹认为,破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瓶颈”,使高素质人才队伍赋能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政策上的倾斜、行动上的诚意、环境上的提升。
“首先政策必须‘给力’。”王丹建议,可以让市县两级的年轻干部、青年人才双向交流,把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挑大梁、担重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他们的干事积极性。以业绩和贡献“论英雄”,建立人才专项激励政策,对县域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纳入各级人才规划,为其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政治待遇、消除后顾之忧。
引进人才很重要,但留住人更为关键。目前,不少县域的商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还不成熟,一些园区“吃个饭、理个发都找不到地方”,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做好配套服务迫在眉睫。
“这两年,咱们市区的城市建设更新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街头路边多了好多公园和篮球场,方便市民健身运动。我觉得这种做法各级县城也可以参考学习。”王丹简单举了个小例子。在她看来,积极提升教育、医疗、通勤、娱乐等配套,让年轻人“在县城里也能过得舒舒服服”,才能真正安身、安心、安业。
当前,河北面临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发展后奥运经济等重大机遇,为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了强大支撑。“发展的道路,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推动各类优秀人才下沉到县域、出彩在基层,县域经济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王丹说。